第四百九十七章 迷亂
長安大內詔訓門,已經完工的樞密院中,新上任不久的樞密副使李棲筠,也在發愁。
他是河北趙郡人,少小就為人所贊有遠度,莊重寡言,體貌軒特,喜歡讀書,多所能曉,為文章勁迅有體要,地方每稱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而且他與閹黨之禍中受牽連的倒霉宰相李梘,很早就已經是布衣之交,曾以名聲被河西節度使封常清闢為判官,又先後當任過監察御史,河西行軍司馬等職。後來李峴拜為御史大夫,以三司按群臣陷賊者,表棲筠為詳理判官,他在朝中開始發跡。
因為這重賞識舉薦之恩的關係,李梘被貶鏑後,雖然沒有追究,但是失勢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這個軌跡,他頂著工部侍郎的頭銜,熬到告老或者主動請退,或許還能得到加一級的追封,相對寬鬆優裕的過完剩下的歲月。
直到李嗣業病退,迫切需要一個足夠分量的人,來繼續維持河西出身的將士,在新的軍隊利益分配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在朝野中的語話權,舉賢薦近於是就想到這位老部下,再加上朝廷中樞某些大人物,需要某些權利制衡的需要,才重新把他推上這個位置。
因此他既不象僕固懷恩那樣熱切和激進,迫切的通過軍功來經營出自己的班底和人望,也不想梁宰那樣保守周全,只要維持現狀就好,滿足於站在那位內樞密大人的影子裡,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雖然他已經四十是過半,同樣多少有著這個年齡階段官員上進的渴望和訴求,當然更不可能不自量力的野心膨脹到,和那位年紀和權勢都正當中天的強勢內樞密大人爭奪主導權。
從另一個方面說,他在樞密使中,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卻熱衷參加每一件本職和本職有關的事物,表現相當懷若虛谷或者說好學,帶著自己的幕僚班底,積極了解和認識任何看起來對將來有益的東西,好讓自己更加適應這個位置。
在樞密院的位置上,對這個體系內的東西了解的越多,就不免越發位置震撼和吸引,雖然很多東西是前人曾經出現過的雛形,但是把這個多前人的東西和優點創造性的統合到一起,形成一個運轉自如,並看起來兼顧了相當有活力和效能的龐大軍事機構。
這位內樞密大人無疑是個奇才,要知道他幾乎是在前任的爛攤子上,白手起色,憑空締造了這麼一個周密而細緻的軍國體制,從這一點說,他的無愧是治政軍略的繼往開來的人物。
可惜他大部分的興趣和精力,並不在這些軍國大事上,而是那些詩歌文藝,博物雜學,不然成就不會比吳起、商鞅、歷史上那些先賢名臣遜色多少。
不過,他隨即想想也就多少有些明白,他也不是當初只需要追逐勝利和功名的小小行軍司馬了,進入朝廷中樞的官場浸潤,讓他多少有所改變和觸動。
到了這個位置,能夠像太宗和李衛公那樣善始善終的君臣,畢竟只是麟毛鳳角的罕見異數。連功高資重如蕭何之流都要自污以避嫌。更何況手掌重兵的首要之臣,不務正業,總比諸葛武侯那樣的事事鞠親,更讓天子安心啊。
從這方面說,他忽然發現,似乎在很多年前,這位大人還是一名郎將的時候,就已經似乎很有先見之明的計劃好了這方面的東西。
由於天子移行東都,於是作為分管西北路的樞密使,成為了長安樞密院的留守。
作為日常值守的樞密副使,他一上任,就遇到這個最大的挑戰。吐蕃入寇河西。
這個消息還是托近年日益發達的驛路和車運事業的福,作為前代肅宗皇帝留下來的少數政治遺產,為了滿足戰事輸送的需要,西北到長安的道路被修的筆直暢通,再加上朝廷創收的事業,帶動商旅發達,使來自邊境上的緊急軍情,能夠第一時間在最短的延誤下,被送到長安的朝廷中樞。
但這只是最直觀的消息,是更詳細的消息就沒有,對於吐蕃人入寇的規模和意向,究竟是例行的劫掠,還是有計劃的攻城略地,他都沒有一個詳細的概念。
這卻要「感謝」前察事廳那群混蛋,這群小人在閹黨的支持下,直接公器私用,將原本朝廷在西北路經營多年的軍情網絡,直接並為己用,結果閹黨謀逆不成,連帶這些為朝廷效力多年的探子和眼線
第四百九十七章 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