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在長安一
隨著大量地方人馬的匯合,越近長安,隊伍就越發崢嶸鼎盛,前後綿延,看不到邊,
唯一讓我欣慰的是,幾天後傳報解思的奇兵隊,在潼關前的青馬驛,成功截住這伙神出鬼沒的傢伙,一場大戰突刺衝殺下來,崔佑乾部剛轉職的騎馬步兵,在馬上戰鬥根本不是這些的前安西騎軍老兵的對手,三千對一千居然被殺的大潰而逃,連潼關都沒能逃進去混雜著同羅人向北逃竄,稍稍給我找回一點面子。
「這就是上京長安」,我深深吸了口氣,勒馬居高遠眺,雖然在我那個時代,早已經聽過無數的描述和猜想,但初見真實的所在,還是不禁為它的雄渾瑰麗,巍峨宏偉而目眩神移了很長一段時間。
「不錯,這就是上京」岑參有些顫聲接口道,雖然離開不久。
身後左右的隨同諸將,早多少露出一些激動、期盼、神往、茫然、震撼。乃至追懷傷神,近鄉情切之類的情緒,更有人失聲哽咽起來,哪怕最久的,也僅僅離開不過兩年,就是因為眼前這座,也不知道寄託了多少人的夢想和回憶,代表了無數人希望與誓言的城市。
又回來的感覺真好。
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據我那個時代的考證,唐長安前身是隋大興城,為大臣宇文愷設計,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標榜「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的氣象。將城池建設得超前宏邁,以及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遷徙江南被滅各國貴族以實京師的宏偉計劃,。
唐朝的建立後,唐高祖與龍首原上新起基址,對唐長安舊城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趨合理化。根據後世的遺址發掘,唐長安面積已達近百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已然是當世第一大城。
但親眼實際看來,依舊比想像中的更讓人震撼,雄據黃土高原台地上的長安城,前抵子午谷地、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如一頭灰暗的巨獸,虎視三水關原。
站在子午嶺支脈的首原山上,可以看到白居易詩中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所描述的城市布局。長安城自北向南,由高向低順階而下。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串聯成中軸線,將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個對半,東半54坊為萬年縣治,西半55坊為長安縣治。南北縱列大街11條,東西橫列的大街14條,將外郭城切成109個長方形的坊和東西兩個大市,二市各占兩坊之地。
其中被稱做皇城的宮殿、官署群靠北居中,正位於中軸的起點,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宮城又更北靠牆居之,長千四百四十步,廣九百六十步,周四千八百六十步。正中描金漆瓦,朱柱玄牆的,是皇帝常居的太極宮群,與東側的東宮群、西側的庭掖宮群等的連片建築,共同構成所謂之西內。
而北靠城牆出玄武門,就是大小連片被稱做「禁苑」的皇家園林、遊獵區。西接宮城東北隅的是大明宮,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在皇城東南,更小一些宮殿群,就是於開元初年擴建修置,玄宗老皇帝作為臨淄王舊邸的興慶宮,謂之南內。形成了所謂三宮大內的皇家居所基本格局。
根據天象組的測定,從東牆的春明門到西牆的金光門之間,東西寬為十九里多,從南牆的明德門到北牆的玄武門偏東處之間,南北長為十七里。牆高城厚,聳立雲霄,垛口箭樓,綿延不絕,所謂城上寬可行車,牆階闊可奔馬,巨石條壘的城洞門樓,高深寬長,光目測就至少有半里之厚。
光突出在城北牆外龍首山高地上的大明宮,就占地十餘平方公里,及的上一座中等城市規模。開元二十年,又築夾城以併入曲江芙蓉園,又在長安東南角又凸出了一大塊,使長安城變成一個東寬西窄的不規則的長方體,也使長安的實際周長達到了恐怖的八十餘里,。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光騎最快的馬環城跑上一圈,就要大半天的工夫,如此廣闊的地域和規模,無論要想圍城一方,還是守城的一方,沒有足夠的兵力,很困難的事情,難怪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