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模很快就遭到了帝黨的批評和打擊報復,諸多士子在報紙上批評陶模純熟胡說八道,各個書院也對陶模的三篇文章大加批評,支持維新變法的康有為、梁啓超、嚴復等人在報紙上與守舊派展開大討論。尤其是梁啓超,此人文采非常,在南方士子中間影響頗大,此時將陶模批評得體無完膚,陶模見到了朝廷邸報上關於對自己的批評,心中一寒。
這個年代的朝廷邸報和後世的《參考消息》極為相似,都是朝廷的風向標,若是《參考消息》上有人公開批評一方大員,很顯然這人即將倒霉了。陶模知道,一定是軍機大臣翁同龢暗中主使,他心中焦急起來。
曹躍立即安慰陶模道:「翁同龢跳樑小丑,不足為懼。大人不必煩擾,自然有人替我們和他(梁啓超)打嘴仗去,何必大人親自動手呢。」
很快,一些守舊派和維新派在報紙上辯論了起來,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討論主要圍繞三個主題進行,即要不要維新,要不要改革舊的考試制度(科舉考試),要不要效仿西方建立君主立憲制。
維新派學者想的過於簡單了,他們誤以為光緒皇帝真的支持維新,單單憑建立君主立憲制這一條,光緒帝就絕不可能支持。光緒皇帝不過是想要利用維新黨和維新志士,天下士子來和掌握實權的守舊派後黨作鬥爭而已。
但同時,因為光緒皇帝支持維新黨,維新黨又支持君主立憲制,因此世界老大英國對光緒帝印象非常好,他們也在暗中支持光緒皇帝。這更讓光緒皇帝感覺到了世界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銳氣,軍機大臣翁同龢等人的咄咄逼人,也讓維新黨看到了光明和前途,甚至也讓袁世凱等新軍軍官做出了誤判,誤以為太后真的放權了,真的想讓光緒執掌天下。
天下士子也開始期望起來,期望中國出現一個好皇帝,期望光緒如同康熙雍正乾隆一樣,能夠率領偉大的中國復興,實現他們心中的光緒中興。
陶模除了遭受廣大維新黨在報紙上的批評,還遭到了帝黨的打擊,軍機大臣翁同龢要求陶模立即前往甘肅剿匪,剿滅叛軍甘肅和陝西多年的叛軍,安定民心。朝廷給陝西總督府一年時間,一年時間內立即消滅甘肅叛軍,並且保證甘肅百姓不再起義反抗清廷,否則唯陶模是問。
這個保證甘肅百姓不起義著實為難人,別說一年時間,從大清國建立到現在兩百四十多年,甘肅青海新疆陝西綏遠等地就叛亂不絕,當地民眾排斥漢人和滿人,每隔二十年左右,便發生一次叛亂。朝廷對付叛軍的方法除了剿滅,就是收買歸順。而如今由甘軍改變的武衛後軍,起初便是甘肅叛軍之一。
翁同龢最厲害的,就是整人,要不是他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也不會五年從朝廷得不到一點銀子進行修繕和擴建,更不會在甲午海戰之中因為經費訓練不足而遭受如此之重損失。
陶模如今被打上了守舊派的標籤,便成為翁同龢的敵人了,而毫無根基的陶模又稱為翁同龢殺雞敬狗的那隻雞了。
平息甘肅民亂,陶模只能依靠曹躍,也只有曹躍才有能力和勇氣前往甘肅平叛。遍觀陝西諸將,也只有甘肅綠營邊字營邊學正能夠支持陶模,除了邊學正外,還有誰支持他?
幸好有曹躍,自己一手提拔的曹躍,幸好有陶家軍,陶模心中大定,暗暗發誓一定要儘量武裝陶家軍,武裝陝西練軍勇營,免得將來楚楚受制於人,此番滋味著實心頭難耐。
現在陶模只能依靠曹躍了,所以當陶模召集諸將之後,沒有人抬頭說話,陝西綠營沒有人願意去甘肅的,更沒有人願意跟叛軍作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小日子,何必攙和清廷和甘民之間的爭鬥?
陶模只能問曹躍,曹將軍可否願意前往?
曹躍立即挺起胸膛站出來,冷笑著掃了一眼各個將軍,朗聲道:「末將願意替大人平息甘肅民亂,平息西北匪患。」
「好!」陶模大笑道,「不愧是陝西第一悍將,好得很啊,要是做將軍的各個都像曹將軍一般,我大清必定萬年長存。」其他諸將面色微紅,這總督大人是在指桑罵槐了,但去甘肅,眾人還是覺得危險太大。咱們綠營都是半國家半私人的武裝,死了人怎麼算?路上損耗怎麼算?都要自己花錢。隊伍打沒了,大清政府會給補足嗎?別被人趁機給吞併了才是吧。
曹躍又道:「但末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