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司馬倫獲悉軍情之後大為恐懼,不斷催促孫秀派兵平亂,但孫秀雖然亂政有一套,應付血腥的戰爭卻是有心無力。
而即便孫秀如司馬懿一般足智多謀也擋不住四面八方湧來的敵軍,更何況司馬倫已失去民心,手下的將士們雖打著正統的旗號,但大家心知肚明,己方其實才是反派,這與司馬冏的軍隊是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因為司馬冏等人擁有為國殺賊的正當名義,他們理直氣壯,聲勢浩大,擊退孫秀可以說如山洪填滿河道、狂風席捲枯草。
301年4月7日,洛陽城幾乎已落入三王之手,首都西區的衛戍司令官王輿更是和宮內的三區禁衛營展開神補刀,裡應外合地將孫秀等人抓捕並當場誅殺。
孫秀一死,司馬倫正式放棄抵抗,被迫寫下了詔書將迎立太上皇司馬衷復位,他自己則回到老家爭取安度晚年。之所以說是爭取,因為司馬倫雖然昏庸,但也深知一旦兵敗註定不能善終,只怕安度幾天都是奢望。
就在當天,司馬衷從端門進宮正式復位,接著下令將司馬倫與他的兒子司馬華一同收捕送到金墉城。
世事多變遷,可惜司馬衷是白痴,不然一定感慨良多。但若他不是白痴,或許也不會這麼多變遷了。
4月9日,司馬衷把年號改為永寧,並大赦天下。其實年號純粹是主觀的願望,雖然說是永寧,其實從此之後天下已和安寧漸行漸遠了。
當初和司馬倫關係那麼要好,就差穿同一條褲子的梁王司馬肜在司馬倫倒台之後立刻和他撇清關係,甚至第一個上書司馬衷,請求將司馬倫父子斬首,其活潑的形象在中國的小人名冊上勾勒出濃重的一筆。
就在司馬肜上書不久,群臣一起附議,司馬衷終於在4月13日下令以強迫喝毒酒的方式將司馬倫處死,其兒子和同黨一律斬首示眾。八王之亂的第三個王就此終結。
因為司馬倫的黨羽太多,一直到5月份仍有人被殺,孟觀和孫秀的相好孫旂遭屠三族,人頭還被傳到洛陽。義陽王司馬威因為曾強迫司馬衷退位,司馬衷對他印象十分深刻,特別要求將他處死,而他也成了司馬衷這輩子唯一真正親自下令殺掉的人。
亂黨處置完之後,司馬穎、司馬顒和司馬冏先後入京,且都得到了極高的賞賜,司馬冏和司馬穎甚至還得到了九錫的嘉獎,不過司馬穎的謀士盧志審時度勢,力勸司馬穎將九錫推辭掉了。
九錫也就是九賜,一般是皇帝賞給諸侯大臣或是有特殊功勳的人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級的禮遇。這九樣禮器分別為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其本身價值並不高,但代表的意義卻非同小可,九錫一出往往都會改朝換代,相當於權臣到篡位稱帝的一個過渡,從漢朝到此時受過九錫的人屈指可數,像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司馬倫這幾位無一不是在朝中獨攬大權。
司馬冏首先號召全國討伐司馬倫,司馬穎則首先渡過黃河對司馬倫實施了毀滅性打擊,因此兩人同時被加九錫,但此時的九錫對當事人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司馬倫雖然已死,但朝中坐擁軍隊的人物仍不在少數,尤其在司馬穎主動推辭九錫之後,司馬冏被動地成了出頭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很快,司馬穎在盧志的引導下開始挖司馬冏的牆腳了。
司馬穎雖然長相英俊,但大字不識幾個,也沒什麼腦子,凡事都是靠盧志打理。盧志相比孫秀的好處是,他不只是為了自己謀各項福利,而是真的在誠心輔佐自己的主子,
在討伐司馬倫的戰爭中,司馬穎的功勞與司馬冏不相上下,但一山難容二虎,而如果二虎相爭,結果必然是誰也不討好。司馬穎機智地選擇了以退為進的策略,主動推辭九錫已讓他贏得了賢良謙遜的美名,後來又向司馬衷申請回到封地照顧母親,並且動用自己的私財做慈善,天下人對他更是讚賞有加,而他則反覆上書誇獎司馬冏如何如何偉大。
司馬冏因為父親司馬攸受到疏遠的關係,所以在司馬炎時代長期得不到重用,基本沒有什麼存在感,等到後來楊駿、司馬亮、司馬瑋、賈南風,以及後來司馬倫當政,這些人也很少提拔他,現在好不容易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和地位,肯定不會輕易退出。
而在司馬穎各種謙遜賢
第24章 趙王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