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我是師長范哈兒 > 第二百六十二節 殲滅

第二百六十二節 殲滅

谷啟在發現中**隊的坦克後,第一個想到的,是利用自己手上的步兵和坦克一起去抵擋,就絕對代表了日軍中此時的一種主流思想。

    出現於一戰的坦克開闢了世界軍事的新領域,給戰後軍事學術的大變革帶來了莫大影響。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坦克的技術性能有了長足提高,已具有空前的機動能力,可用來突破、包圍、迂迴和襲擊敵軍的側翼和後方,從而打破戰場上的膠著局面。有鑑於此,再加總結了「一戰」的經驗教訓,一些有識之士,如英國的富勒、利德爾.哈特,德國的古德里安、艾曼斯貝格爾,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特里安達菲洛夫,法國的戴高樂、米特奧斯塞,美國的艾德納.查菲和塞里諾.布雷特。他們逐漸認識到:分散使用坦克或輔助步兵作戰都不能產生決定性影響,只有大量坦克的集群突擊才能取得重大戰果,同時又能對敵**民施加強烈的心理威懾。他們紛紛著書立說,奔走呼籲。這一思想歷盡坎坷,以後發展成完整的體系,先是被德國,繼而是蘇聯,再後是英、美的軍事當局加以接受。雖然各國的步伐有快有慢,但「二戰」期間歐洲和北非戰場的對陣雙方大多遵循於此,建立了大編制的坦克部隊,如坦克旅、坦克師、坦克軍甚至坦克集群、坦克集團軍等,它們構成了高速度、大縱深的機械化戰爭的主力。

    如果說日本對坦克兵種的時代潮流完全熟視無睹,那是不真實的,1918年一戰剛結束,它就急急忙忙從歐洲購進了坦克。對西方的新事物,日本人向來樂於學習,他們的模仿和抄襲能力,在這個時代的出名程度,可是遠超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1895年日中戰爭、1905年日俄戰爭的勝利正是得益於這種態度。

    但是這一次坦克的引進,卻只限於形式上的模仿,並未進行認真和結合實際的研究。軍事當局有這樣的觀點,認為歐美和日本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距,亞洲的戰場未必能夠適應坦克的大規模使用。此外,既然耗費低廉、輕而易舉的殖民地戰爭一直能換來巨大的侵略成果,那麼似無必要在國家財力嚴重拮据的情況下,在坦克兵種上再花費巨額軍費。這是一種因缺少強敵的外在壓力,以致心理鬆懈的結果。總之,日本對坦克兵種的建設,反應是比較遲鈍的,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

    其間,儘管日本陸軍中也有人預見到裝甲坦克兵的巨大潛力,並試圖有所作為,但畢竟影響有限,在上下一片「刺刀前進決定戰爭勝負」的叫喊聲中很快湮沒無聞。至於系統指導坦克作戰的著作,如《戰車戰》、《戰車和戰車戰》、《機械化器》、《戰車工學》等日文著作,是遲至1943年以後才出現的,那時日本敗局已定。專門培養坦克兵的學校僅有兩所,一所在中國四平,一所在日本千葉,專業技術的教學水平並不高。

    此時沒有進過專門坦克戰理論薰陶的瀨谷啟,哪裡會是范哈兒特意找來西方大部分坦克作戰著作,花了幾年時間才特意培養的坦克作戰指揮官林效范等人的對手。


    幾輛79式和89式,才一靠近中**隊的坦克射程,就有一輛馬上被命中。

    「轟隆」一聲巨響。

    不幸被打穿了彈藥位置的89式坦克,整個四分五裂,分散成一片鋼架,原地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凹陷和一層鐵皮。

    「八嘎,中國戰車果然配備了巨炮,要立刻將這個消息匯報給派遣軍司令部!」瀨谷啟的臉上,再次浮現驚色。

    實際上這位支隊長,在剛見中國坦克的時候,就浮現鄂然失色的表情,正是因為他注意到標準38式配置的那76毫米主炮,對比日軍現役主力坦克的89式來說,無疑算得上是巨炮了,即便是97式的57毫米口徑火炮,也是遠遠不及。

    如果不是因為發現對面的中國坦克附近沒有步兵,這位多少知道坦克戰比得就是口徑的支隊長,肯定會在第一時間下令撤退。

    好歹此時日軍的正規化程度,比**方面還要高一些,瀨谷支隊長既然被授權指揮兩個戰車中隊,他實際的戰車知識,已經比**其他系統的官兵,要高上不少了,甚至算是正規的戰車部隊指揮官。

    日軍最早有坦克兵建制是在1925年,在久留米和津田沼分別建立了戰車第1和第2戰車隊,各有「雷諾—ft17」坦克5輛、mka坦克3輛。1931年「九



  
黃初推薦:  重生之北美1776  
隨機推薦:  神級修煉系統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星辰之主  韓娛之崛起  賢者與少女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360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