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我是師長范哈兒 > 第三百七十四節 破交作戰

第三百七十四節 破交作戰

鴉片戰爭以前就幾乎沒有過正式的海軍。

    正因為有海無防,才有《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等一個個割地賠款的喪權辱國條約。如果拋開政治、經濟因素不談,可以說不重視海軍,輕視海軍,是近代中國頻遭外敵侵略的根本原因。

    無數慘痛的事實證明,歷史發展到近代,以農耕為主的「黃色文明」根本無法抵抗以海洋貿易為主的「藍色文明」的進攻。避免外敵入侵的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提心弔膽地關著國門,而是要不遺餘力地發展自己,並且積極主動,爭取戰略的優勢。范哈兒對此早有清醒的認識,不僅提前在仰光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也早就派人滲透進入台灣,企圖在大戰的適當時機,重新奪回台灣這個戰略要點。

    歷史上,美國在二戰期間及之後,趁機強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島嶼,並逐步將其勢力擴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國家的領海和領土;同時大力加強在島鏈上的有關國家或地區軍事設施建設,擴建海空軍基地,加速構建軍事包圍體系。此外,美還加緊拼湊「東亞集體安全體系」概念,簽訂各種條約,建立軍事同盟,增加駐兵數量,加緊島鏈的封鎖力度和對各國的遏壓態勢。多年來,美一直在積極尋求新的前進基地和後方支援基地,不斷充實太平洋的基地帶;同時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力圖使得海上軍事遏制、封鎖的態勢對其更為有利。

    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了強大的海空軍兵力,利用海內外的海軍基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營造的包圍圈梯次構成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南朝鮮、台灣、越南;第二道防線是日本、沖繩、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第三道防線是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三道防線中的第一、第二道防線基本上是指現今的「第一島鏈」,而第三道防線則為目前的第二島鏈。

    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上的中間位置,向北排列著硫俅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宛蜒2000多海哩,南望則是東南亞數千群島,縱深也有數千海哩。從台灣向東,跨越1200公哩,則可進擊第二島鏈。僅從軍事角度來看,雄居台灣一點,可危震三方。

    台灣北距鴨綠江900海哩,南至北崙河口與南沙群島均約800海哩,一支艦隊從此出擊,在二天內,機動範圍可覆蓋整個中國沿海;向北可抵東海抵黃海作戰,向南可直接打擊侵犯南中國海之敵。

    從戰略角度來看,以台灣為中心,以一千里為半徑,向太平洋作一個扇形延伸,可以建立一個相當具有戰略縱深的防禦網,對於接近中國海岸線的敵對勢力,提供了早期預警以及積極防禦的戰略態勢。反之,如果台灣成為敵對勢力,台灣就會如同一把利刃抵在咽喉,使大陸寢食難安。


    在美國海軍登陸部隊成功攻占海南島,盟國順利光復這個南海重要島嶼後,台灣立刻變成了盟國和日軍交戰的最前線。

    大量的日軍海軍軍艦,從台灣南下,對南海中游弋的美國海軍軍艦發起攻擊,同時中國空軍也從大陸起飛,開始對台灣的日軍海陸空軍基地,實施提前的空中打擊。

    可以說,真正登陸台灣島的戰役雖然還沒有打響,但是對台灣的攻擊戰事,卻是在海南島戰役剛結束的時候,就已經正式開始了。

    南中國海的大海戰,在持續了僅僅一個月時間後,日軍就發現了損失重大,無法再應對持續的損耗,不得不採取各種戰術手段,來儘量避免大規模海戰的情況出現。日軍甚至連基本的正面決戰都不願意接受,只要是見到美國大型艦隊的身影,就立刻甩開跑路,而見到劣勢的美國艦隊,才敢追上去發起攻勢。

    如此一來,日軍對於南海的控制權,幾乎是名存實亡。

    現在這塊的實際制海權,已經大部分落入了美軍的手裡。

    日軍萎縮的局面,隨著美軍開始大規模向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方向運輸物資,才開始有所轉變。

    隨著日軍在南海的避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決定繞過遙遠難行的中緬鐵路和公路,轉而直接從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方向,對中國大陸進行供血式的物資援助。

    同時,更大規模的美國海陸空部隊,也開始繞開菲律賓、馬來亞等地的日軍,直接奔赴海南島和中國大陸,準備參與盟國攻擊台灣島的戰鬥行



  
黃初推薦:  重生之北美1776  
隨機推薦:  絕代神主  我在異界有座城  天唐錦繡  天降鬼才  坐忘長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360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