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畫面,虛虛實實,斑斑駁駁,如晚霞,如夢境,形成一種自然天成的美術風格。
而做到了這種境界,一件件唐三彩的製作,也只是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後的關鍵一步,就是入窯燒制。
當然,因為燒制條件跟瓷器不同,所以一窯之中,只能全是唐三彩,畢竟這個燒制的溫度太低。
所以,第一批次入窯,陳文哲就製作了一大批唐三彩。
只不過裡面的經典器型不多,其中馬主要是分釉色,有黑釉馬、黃釉馬,也有紅釉馬,當然紅綠白三色的也有。
至於釉色更多,交融燒制出多彩的陶馬,那就更多。
當然,其他的駱駝俑也是這樣,變得始終是釉色,而不是器型。
這種唐三彩製作起來麻煩,只不過有了模具之後,壓模製作還是很快的,只不過做出來的器型,就只能是一模一樣了。
各色彩釉,陳文哲都調試了一些,也全部用上了。
猶豫製作人俑、駱駝俑、馬等器型比較麻煩,所以陳文哲最後為了填充爐窯,直接使用陶車,拉出來了一大批普通器胚。
這其實就是唐三彩中的輪制,適宜於製作器體呈圓形的器皿。
如日用器皿中的杯、盤、碗、碟、豆、瓶、爐、壺、罐等。
但也有一些扁圓體、橢圓體、不規則體等器物採用合模製法。
等這些全部做完,還不能第一時間入窯,因為這一件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徹底陰乾才能進行素燒,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燒制過程中胎體變形和開裂。
唐三彩就是這麼做出來的,它並非是一次燒制完成,其燒制分為兩步。
第一先是素燒,先製作素胎,入窯燒制。
這第一次焙燒,經過1000c~1100c左右的溫度將胎體燒堅,取出後施釉,再入窯二次燒制。
再入窯經過800c~900c溫度釉燒,胎體上的釉料開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動相互浸潤,形成斑斕的色彩。
此時的斑斕色彩,肯定不是花里胡哨、無須、紛亂的釉色,而是通過經驗和特殊調製的釉料,形成一種作者想要的效果。
這才是唐三彩燒制當中,最為精彩的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也是在這一步當中,確定了一件唐三彩作品的好壞,而想要做好這一步,肯定需要技術和經驗。
70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