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趙括沒有讓明月失望。
雖然他在用兵上只是初出茅廬的菜鳥,但好歹是經歷過伐燕之戰的趙軍校尉,還是趙奢之子,從小對兵法、戰陣耳渲目染,又經歷過實戰薰陶後,對付一群昭余祁水賊的烏合之眾不在話下。
他那「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的策略成效顯著,在董方、昭勃等人從沼澤里突襲賊人老巢後,第一時間就將他們的船隻盡數燒毀,而董方帶著復仇心切的青壯殺入賊巢穴中,將裡面攪得天翻地覆,賊人突遭襲擊不知敵人數量多寡,沒有戰心,又絕了逃亡湖泊的船隻,只得向北邊數里外的灌木林突圍。
然而等賊人一頭鑽入齊腰的灌木林時,等到他們的卻是趙括早已布置好埋伏。
這是趙括模仿狩獵安排的戰術,董方等人就是驅趕麋鹿的獵犬,而他則是守株待兔的獵人。郡兵的主力被安排在灌木林間,從祁縣拉過來的丁壯則在四面八方鼓譟,賊人寡不敵眾,不管往哪裡走都會遇到阻礙,稍微頑抗一番後便死的死,俘的俘。
只用了一刻鐘,這場後續戰鬥就結束了,戰後趙括檢點戰果,殺賊兩百有餘,傷、俘亦兩百人,只有百多人四散而逃,連這群盜賊的首領也遁入水澤,難以追剿,只能指望在湖泊上等待的舟兵能將其緝拿了。
至此,昭余祁最大的一支水賊就徹底覆滅了。在掃清殘賊後,參與此戰的郡兵、丁壯、西鄉百姓重新被趙括集中到一起,整頓了下隊伍,便向著昭余邑的方向凱旋而歸。
趙括的捷報傳回,昭余邑內外的三老、里父老、百姓,無不驚喜交加,邑中兩千餘人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他們先是到鄉寺叩謝了長安君,而後又在長安君帶領下,出城相迎。
消息傳得很快,昭余邑左近十里的人都來了,城外竟聚集了兩三千人,除了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連襁褓里的孩子都被母親抱著站在人群里,哪怕是臘祭鄉飲,西鄉人都從未如此激動過,他們扶老攜幼,在城門外翹首以盼。
等了不多時,西面的塗道上煙塵瀰漫,趙括帶著千餘人歸來了。
因為打了勝仗,不管是郡兵還是丁壯都十分得意,旗幟鮮明,耀武揚威。他們還押送著幾輛輜車,上面滿滿當當都是作戰後砍下的賊寇人頭,共有兩百餘顆,都披頭散髮,面容猙獰,橫七豎八地壘在一起,如小山似的。那些裝不下的,就由西鄉丁壯提著拎著,亦或是拴在腰上,遠遠見到邑外密密麻麻的鄉民,他們興奮地舉起這些鮮血淋漓的首級,仿佛是從遠方給親人帶回來的特產。
鄉人里的女眷有些駭然,捂著自家孩子的眼睛不讓他們看,可那些曾經被賊**害過的百姓,卻直呼痛快!他們爭相翹起大拇指,向郡兵,還有滿身血污的本鄉子弟喝彩,卻朝那些狼狽低頭的被俘賊寇吐唾沫、扔石塊,爛菜葉、破履,還有穢物毫不留情地砸到他們頭上,若非郡兵攔著,已有紅了眼的百姓衝上去要那些賊人的命了!
隊伍里還有不少被解救的婦孺,裹著衣物走在後面,仍有些驚魂未定。被賊人擄去數年或者數月,她們早已受盡凌辱,甚至都為賊人生下孩子,這些年如夢如幻,此刻驟然得到解救,她們脫離苦海欣喜之餘,也有些羞於見到家人。
好在這時代沒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風氣,生於苦難的時代,就要有經歷苦難的心,再怎樣屈辱,都要倔強的活著,無論如何,總比填溝壑強。
大仇得報的解脫,親人重逢的喜悅,追憶死者的辛酸,種種情緒瀰漫在昭余邑內外,一瘸一拐的昭勃不由對董方嘆道:「十多年來,這是西鄉百姓最開心的一天。」
看著眼前的情形,董方只覺得,自己的苦累廝殺都值了!
「但願西鄉不再有賊寇,百姓能永遠安樂……」他又開始悲天憫人了。
……
趙括故意讓眾人押著戰利品、俘虜、救回的婦孺在前,他則在後壓陣,等前面熱鬧過了,才騎行到長安君和攜帶牛酒的當地父老面前,他從馬上一躍而下,拱手道:「長安君,括不負君望!」
「括兄辛苦了。」明月朝他揖禮,同時向身後的西鄉父老介紹:「此乃統帥郡兵的趙校尉。」
「年少英才!」
「驍勇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