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層的權力爭奪, 與崔德本沒有關係, 但與崔氏有直接關係。
今日崔氏家主崔弘升是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大將軍, 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 距離中樞比較近, 但距離中樞核心層還有一段距離。
崔氏是山東第一世家, 中土超級大豪門, 在中土人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 勢力非常龐大。如此家族, 在中土分裂群雄爭霸時代, 王霸們自然趨之若鶩, 以為助力, 但中土一統了, 此等勢力便威脅到了皇權的發展, 成為王朝穩定的隱患, 是遏制和打擊的對象。所以從現實狀況考慮, 崔弘升距離中樞核心層不僅僅是有一段距離, 而是一段根本就走不到頭的距離。
先帝的溫和改革也罷, 今上的激進改革也罷, 實質上目標都是遏制和打擊世家豪門, 削減和剝奪世家豪門的特權, 在最大程度集權於中央的同時, 徹底剷除門閥士族政治, 讓世家豪門成為永久的歷史。
中央集權制始自秦始皇, 到漢武帝逐步走上正軌, 到漢光武皇帝基本成型, 但受限於文化傳播手段的極度缺乏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 導致有能力和有機會接受教育者寥寥無幾, 而人才的過度匱乏直接限制了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 這一制度迅速被門閥士族政治所取代, 而掌控了中土文化和財富的貴族們, 並沒有因此把中土推向繁榮發展, 反而給中土帶來了長達近四百年的戰亂和分裂。
先帝統一中土後義無反顧的推行中央集權制, 而若要實現這一制度, 首先就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 而要重新分配中土的權力和財富, 首先就要遏制和打擊掌控了中土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這實際上就是虎口奪食, 難度非常大, 但並不是沒有希望, 因為中土的寒門階層絕對支持這一改革。寒門不是平民, 而是貴族, 只是等級很低, 擁有很少的權力和財富, 對霸占著中土絕大部分權力和財富的世家豪門有著與生俱來的仇恨, 所以自古至今, 大凡改革者, 無懼生死向既得利益集團「大開殺戒」者, 基本上都是寒門出生的大智慧者。
今日中土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 隨著統治者對普及教育的重視, 文化傳播手段已是越來越豐富, 而在中土由分裂走向統一過程中, 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也蓬勃發展, 今日中土「寒門」的絕對數量已非常龐大。有了知識的寒門子弟, 對現行國策中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平充滿了強烈的改革意識, 而這一階層, 正是先帝和今上, 還有追隨他們的改革派們, 義無反顧地進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礎所在, 他們不怕沒有人支持。而世家豪門迫於現實, 迫於整個寒門階層對改革的迫切需求, 也不得不進行妥協, 不得不向寒門階層讓度一部分既得利益, 不得不調整權利和財富的分配製度, 以便最大程度地保全和維持門閥士族政治。
自先帝建國開始, 崔弘度、崔弘升兄弟便為先帝所倚重, 輔佐先帝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有助於中土統一和發展的國策。先帝是溫和改革派, 他若想實現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政治目標, 首先就需要贏得豪門世家的支持, 所以先帝同樣需要崔氏兄弟在政治改革上為他衝鋒陷陣, 以便起到一個表率和帶頭的作用。
然而, 當改革進行到一定程度, 必須要豪門世家讓度既得利益, 承擔改革成本的時候, 矛盾就激烈了, 衝突就爆發了。先帝和改革派們在不遺餘力地打擊以崔氏為首的豪門世家的同時, 自身也遭到了重創, 震驚中土的太子楊勇廢黜一案便是雙方激烈衝突的結果。
先帝慘勝, 與他執政理念一致的今上最終贏得了皇統, 先帝以中央集權制為核心的改革大業也因此得以繼續。只是, 九泉之下的先帝大概沒有想到, 以今上為核心的新的改革派們加快了改革步伐, 以「激進」代替了「溫和」, 而由此導致的矛盾和衝突也遠遠超過了先帝執政後期, 新生的龐大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皇帝實際上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個政治集團。豪門世家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 同樣是政治集團。皇帝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 延續國祚, 長治久安, 肯定要集權, 唯有集權才有穩定。而豪門世家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和財富, 肯定要分享皇帝的權柄。「王與馬, 共天下」, 便是門閥士族政治的巔峰之態, 但分權的同時, 也埋下了分裂和戰亂的禍根。這有歷史為證, 無須贅述, 皇帝也罷, 豪門世家也罷,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