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的樞密院,或者說大順真正的決策圈,經過這些年的適應,對大順即將面臨的戰爭形態,是有基本正確的認知的。
這種認知,認為在全世界都是垃圾、全世界各國的動員能力都很有限、各國的投送能力也都非常有限,只能依靠少量的精銳常備軍進行海外博弈的包括大順自己。
如果用劉鈺來評價,那就是此時距離近代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近現代那種全面動員的的世界大戰,和此時的世界大戰不同,反倒是七年戰爭模式,更類似於核武器平衡下的情況。
對大順的統治者來說,國內統治是一回事、海外戰爭又是另一回事。
這個海外戰爭的模式,也包括大順的邊疆區問題。
大順在海上的投送能力有限,實際上在西域、雪山等邊疆區的投送能力也非常有限。
但一樣,這幾個方向上的敵人,或是投送能力也一樣有限、或是戰爭能力拉胯。
這也使得在大順的統治者看來,海外戰爭和邊疆問題,都是類似的戰爭形勢。
以小股的、數量有限的精銳部隊去打仗。
甚至大順的極大主要競爭對手,基本都會採取類似的戰爭手段。
以有限的兵力,三千、或者五千,不可能再多了。
在印度、北美、南美、東亞、非洲等各地開戰。
可能,三千人,就能決定北美歸誰;可能,五千人,就能決定印度屬誰。
國內邊疆區也是一樣,規模不大的三五千精銳常備軍,遠程調動,快速出擊,基本上就能解決邊疆區的諸多問題。
至於海外,大順自然沒辦法進行廣泛動員,甚至壓根不存在動員這個概念。
可對手也差毬不多:英國水手是抓壯丁、賊配軍;普魯士得找人販子專門買兵丁,有些士兵的地位和明末差不多,是軍官的農奴給軍官干私活掙錢;大順這邊招災民,比賊配軍略強一些。
工業化之後的動員概念,和現在可完全不一樣。所差的,只是訓練方法、能否吃飽、訓練時長雖然嘲笑英國的水手可能要從酒館撿醉漢、抓壯丁,薪水少的可憐但薪水少的可憐,可壓根沒飯吃、欠餉不發、捨不得花火藥訓練、甚至餓的無法保持十天一訓,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後世的目光來看,此時全世界的軍隊狀況都是垃圾、賊配軍、壯丁。
但賊配軍也分三六九等,吃飽飯能兩天一訓的賊配軍,和吃空餉壓根沒熱量訓練的賊配軍,區別大了去了。
好在大順對即將爆發的戰爭形態有清醒的認識,也或者說是因為西域、雪山等問題需要始終保持一支精銳的快速野戰部隊的總結,以及劉鈺自身練兵留下的慣性,大順還保持著一支訓練水平相當優秀的陸戰隊海軍步兵。
數量不多。
訓練嚴格。
為了就是適應即將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種低效投送、三五千人規模海上到處打的戰爭模式。
實際上這個建軍思想,在劉鈺練兵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種子。
大順的新軍,強調的從來都是營團級別的配合、快速變陣、快速機動、切換陣型、縱隊橫隊轉換等。
壓根就不是照著排線列、搞二十萬人大會戰的那種模式來的。壓根沒機會,周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當初種下的種子,既是為了將來,實則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樞密院的參謀們。
最終在對現實情況做了分析後,得出了「優勢在我」、「優勢很大」的判斷。因為從一開始,大順的新軍就是奔著三五千人的投送極限能力的規模戰爭打造的。
之後的幾次戰爭,都是如此。
伐日,下南洋,規模也都是三五千人。
大順的廟算戰略也非常明確,就是等著打起來後,在各地瞎雞兒干,干到英國國債爆炸就是。
英吉利海峽的決戰,大順既沒興趣,也沒能力。
但今天劫艘船、明天打個堡壘、後天騷擾護航艦隊的能力,不但有,而且很足,尤其是航海天文歷經度法普及之後,更是如此。
從財政的角度,大順不下場,法國肯定輸。
畢竟法
第八二七章 新的天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