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媒體提到中國的時候,最常用的描述是「古老而神秘的國度」。這個稱呼由來已久,卻從不更新,哪怕如今的中國已經經過了接近四十年的對外開放,且對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保持著兼容並蓄的態度。中國的文化界自從意識到自己的落後和差異之後,就從來沒有忘記過追趕和融入。而在追趕和融入的過程中,卻一再體驗到,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了解,遠遠不及我們對西方文化的尊重和了解。正是這種差異,造成了所謂的「古老而神秘」的現實。
無論在那個世界,都有人搶先意識到,中國對於外來文化的吸收,不僅僅應該建立在一味地吸引之中,還應該包含對於傳統文化的發掘、繼承和推廣。另一個世界,民國時期的幾位戲劇大師、新中國建立之後的西部歌王等等一大批人,都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而到了後來,又有人在「洋為中用」的思路之下,提出了「中為洋用」,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用西方文化的表現形式進行包裝和重新表現。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以寶島小天王為代表的新一代文藝人,終於將這個思維發揚開來,正式將一種名為「中國風」的概念唱響。
實際上仔細梳理一下另一個世界的文化作品就能發現,中國風的萌芽早在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經開始了。最早的時候,中國音樂人將傳統戲劇的唱腔和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創作出了一種名叫「戲歌」或者「京歌」的「嫁接藝術」,其中的經典就是《說唱臉譜》。這首作品不僅僅是將京劇唱腔、念白和流行音樂有機結合,還藉此推廣了京劇中的臉譜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傳統戲曲的推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最為難得的是,在這首創新性的藝術作品中,創作者將自己對於傳統藝術和外來藝術的創新結合藉由歌詞明確說了出來:「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要創新要發展,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
京歌作為兩種文化結合的實驗性作品,雖然在當年確實受到非常大程度的喜愛和追捧,但這一類的作品並未出現太多,因為這一類的作品對於創作者的要求比較高,既要了解傳統戲曲,又要對流行音樂有獨到的見解,更要有兼容並包的態度和心態。
到了後來,有人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不僅僅只有傳統戲曲,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典範。以這個思想為指導,古詩詞這種在古代就是作為「配樂表演」形式的文學作品被填充到流行音樂的歌詞中,誕生了一大批諸如《但願人長久》、《濤聲依舊》、《新鴛鴦蝴蝶夢》、《在水一方》等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而這種形式並非曇花一現,一直到後來的《辛棄疾》、《逃學書童》等作品,大致都能歸於此類。
而與此同時,大陸音樂圈開始發掘民歌文化,一大批具有西北民歌風格的作品被創作出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走四方》、《冰糖葫蘆》等等。還有人嘗試將傳統的樂器加入到流行音樂的編曲中,增加流行音樂的層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寶島小天王橫空出世,一首《東風破》正式定義了「中國風」這種風格,或被稱為是現代流行中國風與古典中國風的分水嶺,從此之後,中國風這個概念才開始在大江南北火爆起來。現代流行中國風就是所謂的「三古三新」:古詞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歌詞具有中國文化的內涵,使用新唱法和新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產生含蓄、憂愁、優雅、輕快等不同的歌曲風格。這種音樂形式一經推出,立刻引起轟動。
蘇鉞在蘇靖的辦公室中聽到大伯的要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青花瓷》。這首歌本身並不是真的去寫瓷器,而是借寫瓷器之名,來寫等待和愁緒。嚴格來說的話其實並不切題,但如果想一想蘇鉞選中的另外一首歌,大概就能明白蘇鉞如此選擇的原因了。
《蜀繡》。這首歌原本是另一個世界的一位選秀歌手為了推廣家鄉的蜀繡文化而演唱的,詞作者是一位很有爭議性的青年作家。這首歌同樣並非去寫蜀繡或者蜀繡的工藝,而是藉由晦澀的歌詞來描寫繡娘的心緒與情感。和《青花瓷》相比,這首歌在另一個世界爭議頗大,不僅僅是有人挑刺,甚至還有人格侮辱的言論流出。
其實說起「挑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