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二年七月,酷熱難耐,但是通和宮的御書房卻非常的涼爽,因為整個御書房在營造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了皇帝乘涼的需求,在設計之初,就仿照自雨亭的設計,用水循環來進行降溫。
自雨亭這種涼殿的設計,來自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唐朝發展到了鼎盛,唐玄宗有一間赫赫有名的自雨殿。
大明皇帝在處理奏疏。
陝西三邊總督沈一貫奏聞朝廷,甘肅復設了關西七衛中的兩衛,沙洲衛和安定衛完成了建設,這兩衛都在嘉峪關外,從提出復設,再到召集駕馭關外漢民前往,委派甘肅鎮軍屯衛所保衛、營造,終於建好了,兩衛一共有二十七個營堡,兩個圍十里的城池。
這代表著大明在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準備之後,終於開始了重開西域,這兩衛和嘉峪關互為掎角之勢,拱衛嘉峪關的同時,大明對西域從完全防守,轉為了進攻姿態。
關西七衛,大明若隱若現的版圖,再次亮了起來。
沈一貫在奏疏里提到了一些事兒,那就是甘肅地方出現了一些商貿上的問題,大明腹地的商人前往了甘肅,雖然絲綢之路已經幾近於凋零,但還是有西域商人來到了嘉峪關。
大明也有腹地商人在嘉峪關購買各種貨物,一些緊俏的貨物,都會提前預定,並且支付一部分的定金。
但是西域商人普遍喜歡違約,本來定好的交貨時間遲遲不來;本來定好的貨物,因為別家的價格更好而出貨給了別家商行;本來說好的價格,因為商貨的價格上漲,坐地起價;而且伴隨著強買強賣的現象,為此發生了不止一次的武力衝突,鬥毆還是小事,鬧出人命屢見不鮮。
這種違約之普遍,讓客商苦不堪言,本就是千里迢迢來到此處的外地人,普遍違約,讓客商更加不願意前來,而這也是絲綢之路凋零的原因之一。
在萬曆十一年,居然出現了胡商數量大於腹地客商的現象,這種倒掛,讓沈一貫猝不及防。
沈一貫給出的辦法是在互市的榷場設立了監當官,來公正這些商人之間的協定,也就是說,商人本來一式兩份的合同,現在變成了一式三份,如果違背了合同,查實之後,就會取消互市的資格,這種取消資格是帶有穿透性質的,不說是某個商人,而是這個商人背後的部族,都在禁止互市的名單之上。
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的禁止互市,再加上甘肅鎮軍衛鎮守,才讓違約之風得到了有效遏制。
這顯然是朝廷看得見的大手,又一次深入到了市場的深度管轄。
「這個法子很好,下章到松江府,讓申時行也學著點兒。」朱翊鈞對沈一貫的能力是極為認可的,而這個辦法是可以借鑑的,大明開海,有五個市舶司,因為海貿的特殊性,違約的現象並不是很嚴重,但還是有借鑑意義。」
「是。」馮保拿起了鋼筆快速記下了陛下的旨意,陛下處理完政務後,馮保會前往半間房,讓司禮監把政令執行下去。
寧遠侯、遼東總兵李成梁,遼東巡撫侯於趙送來了奏疏,慶賀從遼東到撫順關的馳道貫通,這條馳道長達260里,經過了瀋陽中衛抵達撫順所,就這條馳道,所有成本,勞役、工料等等折銀,就花費了朝廷超過280萬銀的修建費用。
這條馳道的貫通,意味著撫順所一旦有變,遼東都司、遼陽本鎮兵馬可以在一天內馳援到撫順,不避寒暑風雨,這對遼東的戰略安全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大明在遼東的支點就是廣寧、遼陽、瀋陽中衛、鐵嶺、撫順,只要將這五個地方用馳道串聯起來,即便是打輸了,也能夠及時從內地調補兵力,不讓敵人戰果擴大。
李成梁今年沒有進行拓土,而是選擇了消化已經得到的土地,在吉林周圍開拓了超過三萬頃的良田,這是為了進一步的拓土。
「今歲止六月,遷徙遼東流民共計兩萬兩千戶,五萬餘人,自萬曆四年起,共計遷往遼東流民突破了十萬戶,四十三萬人丁。」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忠君體國的侯於趙,幹得好啊。」
這是個累年增多的過程,在萬曆四年剛開始屯耕的時候,第一年就只有兩千戶,不到五千人漢人遷徙遼東,到了萬曆十二年,僅僅上半年就超過了兩萬戶,不過增速已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