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天啟皇帝之後,日子就難過了,因為他老子泰昌皇帝死的太快,只當了幾十天皇帝就掛了,朱由校十六歲就登基了。
吃虧就吃虧在這裡,因為年齡太小,導致朱由校在朝堂上沒有什麼威望,東林黨的那些大臣、老臣一個個自認為擁立新帝有功,也不怎麼把他放在眼裡,還朝堂上公然的拉幫結派,謀取利益。
在封建社會,不管是那個朝代,都有一大批特權階級,這些人擁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卻不用承擔一毛錢的賦稅,在明朝,這個特權階級更是發展到了頂峰。
特別是商人不要交稅或者只要交極低的稅,這直接導致大明失去了最大一筆財政收入,商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就和當官的勾結在一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官商勾結。
有錢的貴族,地主,鄉紳,大商人都不用交稅,窮的揭不開鍋的農民、佃戶卻一粒谷都不能少交,甚至還要遭受商人,稅吏的盤剝。
可是窮老百姓又能交多少錢,一萬個自耕農也比不過一個中等富商,向富商收稅,頂多只是讓富商肉疼一陣子,可是向窮苦老百姓收稅,很可能是要出亂子的。
這其中的風險,皇帝當然也不是看不到這一點,可是只要他們開口加稅,尤其是商業稅,立刻就會引來滿朝文官的強烈抗議和抵制,好像只要一增稅,皇帝就是做了天怒人怨,十惡不赦的事情一樣。
皇帝的態度稍微強烈一些,就會引來暴君,昏君的惡名,以致於萬曆和天啟兩任皇帝不得不啟用太監那對付那些所謂的『忠臣良將』。
當然,他們兩個的名聲自然也就臭了,萬曆皇帝被說成喜歡男人不喜歡女人的跛腳皇帝,天啟皇帝就更不用說了,木匠皇帝的名頭古今聞名。
古代讀書人一直說『天地君親師』,君主的排名只在天地之下,作為臣子,這樣編排君主,可見這些『忠臣良將』是多麼的忠心耿耿了。
其實崇禎的爺爺和哥哥已經幫他開了一個頭,他只要按照兄長或者爺爺的步子走,即使不能中興大明,但也不至於把大明帶上絕路。
可惜崇禎卻是一個志大才疏的主,他一心想要當個中興大明的君主,過高的估計了自己,有低估了自己的對手。
他一上台就把天啟皇帝留給他的魏忠賢給幹掉了,如果只是這樣,也算是人之常情,一朝天子一朝臣,幹掉魏忠賢這個權傾朝野、又惡貫滿盈的閹人也正常。
但是你好歹換上一個自己人上去替代魏忠賢的工作啊,比如說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可是崇禎偏不,不僅如此,他把東廠和西廠的特權全部取消了,這兩家特務機構都是依附皇家的,皇帝要沒收他們的特權,東廠和西廠也只能束手待斃了。
可崇禎這樣做等於是自己先戳瞎了雙眼,又把自己的兩隻耳朵給打聾了,然後把朝廷交給了一群只會誇誇其談的嘴炮來治理,自廢武功到這種地步的皇帝還是少見。
結果不用想,成了聾子瞎子的崇禎皇帝,自然是被那些『才高八斗』的東林黨群賢們耍的團團轉。
崇禎四年,遼東前線重鎮大凌河失陷,也就意味遼東就全部丟了,遼東即意味著關外的國土全部淪喪,只剩下山海關了。
敵後游擊隊總司令毛文龍,也早在兩年前被自己人幹掉了,東南一帶幾乎成了獨立王國,最有錢的地方稅收反而是最少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別說是縮衣節食了,就算崇禎皇帝餓死在龍椅上都沒有用。
可惜崇禎皇帝看不到這一點,也許他看到了,卻沒有勇氣和龐大的文官集團對抗,於是在東林黨人和滿朝文武的逼迫下,半推半就的繼續剝削和壓迫農民。
當然這些東西方雲也只是敢在心裡想想而已,在他足夠強大之前,這些想法都只會爛在他心底。
現在方雲更關心自己的發展,在發現自己擁有十五萬兩的巨款之後。
方雲的自信心劇烈膨脹,有了這筆巨款做本錢,要是還不能混出一個人樣來,那真是對不起穿越者這個身份了。
錢只有花出去才能創造財富,留在銀庫里,還指望著它生崽不成。
......
李家村,在村落的西北角,有一家破敗的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