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一天沒有在田澤國買到補給,麥爾沒有趕在次日一早出發,而是決定再留一天。如果這一天田澤國還是不與他交易,他就讓隊伍啟程,到下一個國家購買補給。
翰易急著處理積壓的物資,所以一大早他就趕到了萊汀人的營地。這天麥爾也起的很早,所以翰易一來,麥爾就立刻會見了他。
麥爾本以為上進的翰易是個容光煥發的中年人,卻不想在見面之後他才發現對方是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但容光煥發這一點他卻沒有猜錯。
「不知翰易陛下光臨,有失遠迎,望請見諒。」
對方是一國之主,所以在談正題前,麥爾還是要禮貌的寒暄一下的。他說話是萊汀口音,但措辭卻是伊良人的風格,這讓翰易覺得十分新鮮。
實際上麥爾這方面的措辭都是跟羽昌年和南怡居士學的,在這之前他的寒暄用語是泰容人的風格,在正式場合用的還不算太規範。
在文化方面,伊良人、泰容人和明集人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例如這三個種族在說話措辭方面都比較內斂,不像某些種族那麼奔放。翰易以為麥爾是特意為了自己才這樣措辭的,不禁有些感動。
「哪裡哪裡,您客氣了。」翰易笑道,「老朽不過是一個糟老頭子,哪敢稱陛下,您直接叫我翰易就好。」
「那怎麼行,不管怎麼說您都是我的長輩,我還是要尊稱您一句大人的。」
「那就順著您的意思叫吧。」
麥爾因為翰易是一國之主,所以稱其為「陛下」。如果是在伊良人的文化中,這樣稱呼自然沒什麼毛病。但是明集人沒有中央集權的概念,不論是先知還是大先知,他們都會將其稱作「大人」,先知和大先知的隨從也被稱作「大人」。
在稱呼方面泰容人和明集人比較相似,貴族基本都被稱作「大人」,貴族手下的家臣和官員也被稱作「大人」,私下裡才可能被稱作「閣下」。至於萊汀人,他們對稱呼沒那麼多講究,和上級或權貴說話只要記得加敬語就可以了。
例如在科爾納特家族的城堡時,麥爾甚至沒叫過莫里丁的姓或名,只是叫他「大人」,但莫
里丁根本就不在意。對於長輩的稱呼,萊汀人也是比較隨便的,如果與長輩的關係好,你甚至可以在正式場合直呼其名或者暱稱。
值得一提的是,明集人與都古人一樣,沒有姓氏概念,但民族和地域概念相對較強。因此這兩個種族相對而言比較團結,如果這兩個種族爆發了內戰,那肯定是交戰的雙方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否則這兩個種族是不會打內戰的。
明集人對教義十分看重,所以明集人的內戰基本都是因為教義衝突。不同的先知對聚落的百姓有著不同的教導,假使一個聚落的百姓到另一個聚落去看朋友,無意間談及教義的事,如果雙方談不攏,還爆發了肢體衝突,事情就會立刻提升到政治層面。兩個聚落的先知必須要舉行會談,把教義的問題搞清楚。如果雙方談不攏,就可能爆發兩個聚落間的內戰。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結果。如果兩個聚落的先知找到大先知,要求他召開全國大會,把全國的先知找來評理,聚落鬥爭就會演變成派系鬥爭。直到一派將另一派說服,或者打服,爭端才會結束。
戰爭對於明集人來說是最刺激的消遣。每個明集人都覺得自己是在為真理和教義,為了永生
而戰,每戰必盡全力,每戰必悍不畏死。戰敗方如果不肯「改正錯誤」,戰勝方可能會直接屠城屠村,並美其名曰「清理門戶」。
所有種族都領教過明集狂熱戰士的無畏,所以即便明集人沒有什麼擴張,也沒什麼上進心,一般的勢力也不會打明集人勢力的主意。
歷史上明集人只發動過五次對外侵略戰爭,都是以信仰侮辱為宣戰理由。前四場戰爭明集人都以勝利告終,戰敗方領地里的百姓都被屠殺一空。最後一場戰爭的宣戰對象是一個都古人勢力,於是戰爭不可避免的演變成了兩個種族間的全面戰爭。
打到最後,都古人以微弱的優勢取得了勝利,但他們也無力再打下去,只能讓被宣戰對象向明集人道歉,設法與宣戰方和解。
總而言之,明集人並不好惹,也很讓外族人忌憚。所以之前營地里的萊汀人只是見到圍觀者中有一些帶武
第一百零八章 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