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滿屋子一邊倒的主和之聲,皇上的眉頭自從一開始就緊緊地擰在一起,到現在仍是再也沒有打開過。雖然他也是意屬議和,但是群臣們不是從審時度勢的角度出來,而是從揣度他的心理角度出發,那他還要這些臣子過來商議做什麼?直接一道聖旨發下去不就行了嗎?
「這麼看來,各位大人都認為還是要以和為先,不過,朕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惡氣呢!」
說到這裡,皇上故意停頓了一下。果然,幾個已經被他占過名並發過言的大臣臉色都是一變,特別是馬齊,由於他是第一個發言,幾乎成為整個話風的導向標,然而此時皇上居然說他咽不下這口氣,難不成他這一次算計錯了?一想到這裡,馬齊那張布滿皺紋的老臉上竟然泛起了幾絲紅暈。張廷玉當然更是滿臉愧色,唉,早知道剛剛就要跟著馬齊那個老頭子的屁股後面就好了,這下可好,既說了違心話又得罪了皇上,簡直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望著一屋子的人各懷心腹事的慌張樣子,皇上心中真是又可氣又可笑,此時屋子裡只剩下廉親王、怡親王和鄂爾泰三個人還沒有開口了。
「咳咳,八弟,你以為如何呢?」
皇上選擇這個時候詢問廉親王的主張,寓意還是頗深的。前面幾位不管是他的親信還是先皇的心腹,但至少還沒有直接站在他的對立面上,廉親王則不一樣了,是權高位重的幾位大臣中,唯一一個強硬的反對派,因此儘管從政治立場上來講,他與八阿哥勢不兩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八阿哥是唯一一個不會以揣度他的想法為前提從而決定如何回答他的問話之人。
按理說,廉親王作為掌管禮部的官員,平時很少參與到這類關於戰爭事務的相商之中,但是今天皇上卻是破了例,一來情況危急、形勢嚴峻,二來他是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之一,毫不誇張地說,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活動勢如破竹,從青海發源,席捲了大部分西北地區,並一步步地向中原逼近,而且常壽被扣事件更是突顯出事態的巨大變數,皇上不得不將八阿哥一併請了過來,畢竟他是皇上的兄弟,真若是戰事失敗,別的臣子當官致仕,不管誰當這個皇帝,他們仍是臣民,而廉親王則不一樣了,他是皇上的兄弟,不是普通的臣子,如果皇上因為戰事落敗而失去帝王寶座,他這個當臣弟的可是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絕對不可能獨善其身。<>
皇上在這個關鍵時刻將了廉親王一軍,果然是令這位總理事務王大臣的心情登時七上八下起來。因為立場的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是有很大不同,甚至是帶著嚴重的有色眼鏡,對於前面這幾位大臣的議和主張,八阿哥想當然地認為是這些人對皇上溜須拍馬,對他嚴加防範的結果,擔心以他為首的反對派藉此機會反撲,陰謀篡權。因此既是心中所想,也是條件反射式地故意作對,他只稍稍沉了一下就乾脆利落地開了口。
「回皇兄,臣弟以為,應當迎戰。」
「噢?原由呢?」
「回皇兄,咱們愛新覺羅家族是靠征戰贏得的天下,老祖宗打下的江山,怎麼能拱手相讓?」
八阿哥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主戰之人,當即令皇上的精神為之一振,不過對於他的「唱反調」,群臣全都在意料之中,因此除了皇上一個人因為頗感意外而「噢」了一聲之外,其它人都是繼續沉默不語。然而正是因為八阿哥這一句主戰,令眾人的頭腦及時清醒了許多,剛開始還因為常壽被扣的消息而情緒激動的朝中得臣們,此時竟然一下子又情緒穩定了下來,因為他們的心裡可是都跟明鏡似的,這一句迎戰分明就是廉親王在使用激將法,逼迫皇上開戰。
這是八阿哥最後一個希望了!經過半年多來重新洗牌,皇上已經牢牢地掌控了主動權,再也不是登基之初那個四面楚歌、焦頭爛額、腹背受敵的模樣,而是帶領整個帝國逐步走上正軌,日漸意氣風發。然而八阿哥並沒有被表面上的繁榮景象所欺騙,也只有他才深刻地體會到,皇上對反對勢力的打擊從未都停止過。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皇上藉口十四阿哥回京奔喪,西北駐防空虛為由,將九阿哥貝子胤禟遣往西北駐紮西寧。<>
雍正元年正月十六,皇上藉口借護送已故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龕座回喀爾喀蒙古的,將十阿哥敦郡王發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