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視之,乃黃承彥也。
諸葛亮急起身讓座。
劉瑁亦起身相見。
那黃承彥見劉瑁在此,甚是驚詫,亦為欣喜。
眾人寒暄畢,劉瑁感謝黃承彥代為照顧諸葛孔明兄弟。
黃承彥道:「孔明聰慧,吾甚愛之,既非汝相托,我亦當勉力照顧。」
劉瑁又問起蔡夫人和月英妹妹是否一切安好。黃承彥道謝,且說安好。
眾人又敘談一回,便在諸葛草廬之中,設下晚膳。
劉雲、吳鳳、任夔等都相助諸葛亮家人,弄來飯食。
眾人吃過,徐庶、石韜、孟建、崔鈞皆起身告辭。
徐庶、石韜、孟建三人與劉瑁約好,三日後便在諸葛孔明處匯集,一起隨他而去。
劉瑁得此三人,已然心滿意足矣。
崔鈞是否出山,實無甚影響。
只是既然相遇,其又與諸葛亮交好,便想相勸於他,免得他到底也走不出過去陰影。
故而,徐庶等三人去後,劉瑁道:「崔先生請留步,瑁有一言,想單獨說於先生聽,不知肯聽否?」
再怎麼說,劉瑁身為皇族後裔,又是帶兵將軍,還是諸葛孔明兄長,又得其他三位好友相投,怎麼也不能小視於他。
那崔鈞拱手道:「將軍有何見教,單說無妨。」
劉瑁拉其手,低聲道:「吾聞先生在討伐董卓惡賊之戰中,頗為出力,然陰差陽錯,太尉名諱崔烈大人不幸為董賊所害,汝兄長大義在胸,無可排遣,抑鬱而終,此皆非汝之過也,實乃世事冷酷,天不遂人願耳!逝者已矣,生者可憐,先生若始終掛懷於心,自困樊籠,怕是太尉大人與令兄泉下有知,皆難以瞑目也!望請三思,無以過去為念!」
崔鈞一怔,張口結舌,良久方道:「這些乃是我崔家之事,吾來此間,並未向外人道也,即便諸葛孔明,定也不知,公子如何得知?」
劉瑁笑道:「瑁求賢若渴,欲得大賢,豈能不深切察之?得聞先生大名,實乃偶然,皆是天緣巧合也。先生莫要追問,吾已不好說耳。」
崔鈞遂拱手稱謝,訕訕言道:「多謝將軍好言寬慰,此吾私事,不勞多慮。若無它事,鈞當告退。」
劉瑁和他拱手作別。
眼看著崔鈞離去,劉瑁心中暗道:「只要是人才,吾便不會放過也。然此人能否相隨,皆看這一計猛藥能否起作用。」
劉瑁回去,和黃承彥、諸葛亮又敘談良久,說起諸葛玄,劉瑁方知,諸葛亮能夠到達此間,除了黃承彥受他之託,主動答應照顧諸葛亮一家之外,還有便是諸葛玄身體每況愈下。
其在劉表帳下行事,自保尚且困難,哪裡還有心思顧得上他?
正是為此,諸葛玄方才答應,讓諸葛亮帶領家人,隨黃承彥前往襄陽,躬耕隴畝,求學致孝。
想起諸葛玄,劉瑁便又想起張仲景,那人可是後世之醫聖,早晚必要得之才好。
劉瑁本想探望,然諸葛玄畢竟在劉表帳下,以他此時身份,多有不便,故而只得修書兩封,一封問候諸葛玄,一封拜上張仲景。
但得諸葛亮前往荊州探望叔父之時,將其深情厚誼帶去。
這三日期間,劉瑁和諸葛亮屈膝長談,終日不倦。
劉瑁也曾不止一次想過,前往黃承彥家中拜訪,然黃承彥離去之時,再三婉拒,不讓前往。
三日之中,劉瑁在想,若是黃月英一直未來看他,定是因為黃承彥不想讓她與之相見,故而並未告知。
若非此因,那黃承彥回去,定然會將他在此的消息告知黃月英,黃月英知其到來,又怎會不主動跑來見他?
展眼三日過去,果然黃月英並未來見他,劉瑁確信,這定是黃承彥未將他到來之消息告知黃月英,這也正說明黃承彥並不想讓其女兒與之交往過密。
既然黃承彥如此打算,劉瑁此時也不好違拂其意,雖心中痒痒,也只得收斂,貿然前往,適得其反,事情反而不美。
三日之中,劉瑁令任夔、劉雲前往莊外,購得三匹膘肥體壯的馬來,供徐庶等乘騎。
第四日一早,劉瑁便令黃忠、甘寧、魏延三人,分道前往徐庶、石韜、孟建三人草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