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郡治陽羨城外,有一座宏大的營壘,正是北向馳援,追擊叛軍韓晃部的東揚軍臨時駐地。
東揚軍立軍之初,便以軍備豪奢而著稱,因為隨軍民夫眾多,哪怕是這樣一個臨時駐地的營壘,已經不遜色於一座小型的要塞,甚至軍中還有一部頗成建制的騎兵斥候營。
雖然始終沒有與韓晃部主力碰撞交戰,但東揚軍的北上也並非全無意義。戰爭對地方造成最大的傷害自然是直接的燒殺擄掠,至於更長久的遺毒則是令人心惶惶,對生產和生活持續的破壞。流寇肆虐,人不能安於土,民不聊生。
東揚軍自浙西北上,一路而來,掃平諸多趁亂而起的強人,大軍過境不只穩定了沿途地方的局勢,更避免了這騷亂向吳中繼續蔓延。一如東揚軍最初成軍的目的,不是為了出擊殺敵,而是為了守護吳中鄉土。
由於軍令的衝突矛盾,東揚軍並沒有直接進入叛軍如今肆虐的故鄣等幾縣,只是圍繞著陽羨並吳興郡的長城、武康等幾縣築起防線。雖然沒有直接的交鋒,但在身後有這麼一支強軍駐紮,叛軍也不敢肆無忌憚。甚至於那些依附叛軍的豪強亂部都開始脫離叛軍建制,向東揚軍歸順投降。
今日的東揚軍營地較之以往的肅穆要顯活潑一些,營地內外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的歡歌笑語聲。連場大戰誠然會讓人力疲敝,士氣低迷,但若長久沒有戰事發生,人心同樣會懈怠,很難長久保持高昂的氣勢。因而對士氣的激勵和維繫,也是極為考驗將帥的方面之一。
因而一旦駐軍日久,軍營中往往都會進行一些對抗性質的軍戲,又或者組織大規模的遊獵,練軍的同時也清理駐地周邊的潛在隱患。
不過今天東揚軍的歡慶卻不是將帥們有意的組織安排,而是因為一則捷報的傳來。對於絕大多數都是由吳人組成的東揚軍而言,京畿收復亦或不收復與他們關係不大,只要吳中鄉土不亂就好。但如今創下這大功的乃是吳人,而且還是吳人年輕一代翹楚的駙馬都尉沈哲子,自是人人都感與有榮焉!
自晨間他們的主帥沈充巡視各營開始便下軍令,除了基本的巡視和守衛之外,開禁三日,大犒諸軍!一輛輛裝載酒肉的大車被送入營中,雖然軍中即便是開禁飲酒也有限量,但這對於長久枯燥的軍旅而言,也是極為難得的調劑。
士卒們待在各自的營帳中,一邊小口輕啜有幾分濁色的酒水,一邊大口往嘴裡送著油水充足的肉食,三五成群湊在一起高談闊論,談至酣暢之處便紛紛發出爽朗開懷的大笑之聲。沒有巡察隊來呵斥他們噤聲肅靜,也沒有兵尉什長催促他們速去操練,真是難得悠閒愜意。
而在中軍大帳中,同樣是一片歡歌笑語。
大帳中最當中的位置,沈充不著甲冑,一襲絲袍,頭戴竹冠,那模樣像極了放達任性的名士而非統兵方鎮眾將。他面前案上擺著一張琴,隨其手指彈跳撥動,清靈歡快的樂曲聲自指端流暢湧出。席中亦有為數不少參佐部將,或以吹彈迎合,或用節鼓伴拍,亦有人引吭高歌,場面一時間歡欣到了極點。
時人尚風雅,音樂更是被視為陶冶情操第一妙事,大凡富足人家子弟,多有涉獵於此。沈充自己本身便是吳曲大家,所擬樂章風靡一時,可惜家門不幸養了一個諸竅皆通,唯獨雅戲一竅不通的兒子。今日他胸懷酣暢放達到極致,那高妙曲聲讓人嘆為觀止。
一曲奏畢,眾人自是擊掌喝彩,然而沈充卻有些意猶未盡,嘆息道:「吳音多纏綿,淒清感懷,不足盡興……」
眾人聞言後不免會心一笑,吳曲長於纏綿失於暢快爽朗,自然難以匹配沈充當下心境。生子如此,人生暢意至極,換了場中任何一個人,只怕都會欣喜若狂,可謂無憾!
「願為使君試奏《行路難》!」
席中一人起身拿過琵琶攬在懷中,乃是舊任御史中丞的會稽謝藻,轉弦一撥,便有鏗鏘之聲激揚而起。
沈充在席中眸子一亮,隨著那曲聲漸漸激昂,已經忍不住站起身來慨然詠唱:「君不見大江涌,碧波橫陳……」
一曲罷了之後,沈充整個人神采奕奕,只是卻搖頭笑語道:「這小兒樂理所通實在太淺,悖於舊韻,貽笑大方之家,難為他自己還沾沾自喜。」
雜曲《行路難》本是
0357 縱橫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