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滅佛比唐還要早一些,達磨贊普即位不久即開始大規模的毀滅佛教,除邊遠地區外,吐蕃的佛教基本被毀滅。之後才有唐武宗著名的會昌滅佛。不過佛教的教義還是基本存在的,吐蕃地區是結合了本地原始宗教後形成了「本教」或者黑教,本教的僧侶又叫做喇嘛,漢語成為「上人」或者「上師」。也就是後來的喇嘛教。
不過在此時,由於吐蕃四分五裂,喇嘛教也並沒有統一的教義,畢竟距離現在也不過一百多年而已。佛教剛剛有了一點起色,現在又遇到了柴榮禁佛,大批的中原僧侶出逃,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周蜀戰爭的時候到了青唐羌地區。
青唐羌的日子不好過,党項總還保留著正統的文化,很容易被大周接收。現在走中間政策是要在遼國和大周之間謀求更多的利益。青唐羌則是吐蕃、漢、羌結合的局面,在它的北面,還有強大的回鶻人。也就是說稍加不小心,戰火就會燒到自己身上。
李榮的父親本來在嶺南,後來回到了青唐。李榮從小就被父親送到了寺院,十四歲的時候到了開封學習佛法,三十歲被請到了歸義軍,成為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的「上師」,之後被派往青唐羌最大的嗌末部。
在西北諸部之中,青唐羌是與聯繫最弱的一隻,也是勢力最小的一隻。李榮被派過來,其實是多方勢力的共同的結果。定難節度使李彝殷、銀州防禦使實際上管轄党項的李彝景、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于闐國王李聖天,這些都是以中原政權為宗主的地方勢力。中間夾雜的就是吐蕃六穀部折逋嘉施和嗌末部溫未龍波。
「廣順二年,六穀部曾奏請太祖委派節度使,樞密使王峻請起用申師厚為河西節度使。申師厚用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和唐末鎮軍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將吏,用諸部族長為三州刺史。實則賣官鬻爵,中飽私囊。我等入朝雖由此人引薦。然申師厚以老邁為由,如今已回開封,不想回鎮了。」
李榮對申師厚頗為鄙夷。
「申師厚少時為盜賊。當兗州牙將時與王峻友善,以哭貧而獲官。無能之輩。」說話的是李彝景的兒子李光儼。
主管定難和党項的其實是一家,李彝殷李彝景時兄弟,李家的來歷不淺,他們的先祖就是漢將李陵,也是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後,因為剿滅黃巢有功,所以說賜姓禮也好,恢復祖姓李也好。反正之後他們就全部改姓李了。而定難軍也是這麼來的。
不過現在情況不妙,雖然柴榮為了拉攏李家,封李彝殷為西平王。可是折家這次滅秦等六州有大功,精簡後的折家軍人數雖然減少,但是享受的是和禁軍一樣的待遇,折家祖居府州,在府州一代經營了好幾代。折從阮的幾個兒子都英勇善戰,現在大軍正盯著李家呢。
相對於折從阮敢於舉家搬遷到開封以表示順服的大勇氣,李家沒這個膽量,但是又不敢沒有表示。所以李光儼就出使開封為質。
相對於西北部的這些小部族和藩國。新崛起的渤海就大多了,也強多了。據說是擁有天下最強悍的軍隊。遼軍就是現在,仍然能力壓制的大周軍隊毫無反抗之力。常常勝多敗少。但是遼軍在面臨渤海軍的時候,幾乎是單方面的被屠殺。從北方來想在渤海找便宜的部族回去後已經傳開了,說渤海王是殺人惡魔,渤海王的士兵是草原上的狼神和森林裡的精靈組成,只要殺人,不殺光不收手。
渤海據說是甘心情願地歸屬於大周,但是李家不信啊,如果真有這麼強,那不是傻嗎?
李榮和李光儼在臨走的時候提起申師厚。未免有挑撥之意。意思是說如果朝廷派一個貪官壞官過來接管,你渤海王該怎麼辦?
高繼沖笑道:「其實朝廷在曲阜辦了一個學院。裡面很多學生都在我們這裡學習和交流。有一部分也參與了地方的治理,渤海人才少。這是皇上對渤海的體諒。這些學生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回到了開封,都是從事一些具體地方事務的官員,裡面有不少都是難得的人才。皇上以後用人,不會再是申師厚這樣的舊官吏,兩位有時間,可以去曲阜看看。」
李榮和李光儼對視了一眼,也只能拱手。
「王爺興辦教育,是儒。尚工匠技藝,是墨。創百科之學,遵循的是道。既然是百科,為什麼偏偏少了佛?」
「儒道墨其實都是講的天
第二百三十八章一言生,一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