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尋常官員,自然很樂意去出面勸說蕭恪接受龍暄的禪位,從而獲得擁立從龍之功,自此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可他們四人不一樣,他們不僅僅是大寧的相國,也是天下最頭等的世家大族的家主,可以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自己身後的家族。
雖然他們都希望有一個擁立之功可以提升自己和整個家族在蕭恪心目中的地位,但他們很清楚,若是他們四人出面,難免會有聯手逼迫孤兒寡母退位之嫌,只怕會引起世人對他們人品的非議,也讓他們背後的家族蒙羞。
為了不讓家族留下什麼脅迫幼主的歷史污點,他們寧可放棄這唾手可得的擁立之功。
反正對於他們這種身處相位的人而言,又有背後的家族做倚仗,即使沒有這擁立之功,也不會影響到他們和家族在新王朝的地位。
董悅一個婦道人家哪裡懂得這四個老狐狸心中的那些彎彎繞繞,見四人都一直沉默不語,便忍不住追問道:「怎麼?莫非四位相國不願意出這個面?」
中書令王淳沉吟片刻,隨即躬身道:「太后,非我等不願意出這個面,只是如今這天下還是皇上的天下,我等身為皇上的臣子,妄言禪位之事,實在是於理不合呀。」
董悅聞言心中不由一陣惱怒,沒想到他們母子二人都拉下臉要主動退位讓賢了,可這幾個老狐狸還是各種推脫。
不過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安危,她還是強壓住心中的怒火,冷聲說道:「那依王中書令之見,皇上該當如何?」
王淳對此心中早有主意,當即沉聲道:「皇上不妨命人寫下退位詔書,加蓋璽印,派人送去大將軍府,看看大將軍如何回應再做定奪。」
董悅低頭看了兒子一眼,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最終還是點點頭道:「就依王中書令的意思吧。」
此時在大將軍府的大門外,蘇璘和申屠延幾乎是同時趕來。
等候在門口的親兵並沒有進府去通報,而是直接領著他們二人去了書房。
他們自然清楚蕭恪找他們來的用意,畢竟他們兩個人都是聾子和瞎子,百姓們跪在朱雀門外呼籲蕭恪登基的事鬧得滿城風雲,他們怎麼可能會一點不知道。
不過他們都知道此事絕不會是蕭恪暗中授意,而是百姓們自發所為,畢竟以他們對自家主公的了解,知道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急功近利之人,絕不會這麼迫切想要登基稱帝的。
再者說,他們是蕭恪最為信任的謀士,若是蕭恪真想稱帝,也會跟他們來商議過,絕不可能背著他們暗中操縱民意,從而裹挾朝廷。
不多時,兩人便被親兵領到蕭恪的書房,見過禮後,蕭恪便苦笑道:「外面的事,兩位先生都聽說了吧。」
蘇璘見蕭恪面上並沒有什麼喜色,便知道他此時也有些搖擺不定,便不動聲色笑問道:「莫非這些百姓誤會了大將軍?大將軍並不願做這個天子?」
蕭恪聞言面上不由再次露出一絲苦笑,隨即輕輕嘆了一口氣。
他並非不想做這個皇帝,只是他還沒有做好登基稱帝的準備。
當初他在兗州大敗涼州軍,一舉奪取了兗豫二州,又得到了傳國玉璽,聲望一時達到了頂點,當時朝野上下就有不少呼聲要他取大寧而代之,薛家更是派他的岳父薛淳上門勸他。
只是他考慮到自己當時雖然實力已經傲視各路群雄,但終究偏安一隅,而且徐青兗豫四州皆是四戰之地,強敵環飼,若是自己過早稱帝,只怕難免會成為眾矢之的,便以時機未到為由拒絕了岳父薛淳。
眼見自己無意稱帝,這股呼聲便很快消停了下來。
只是沒想到在自己奪取司雍涼並四州,大力在京畿內外推行均田之後,這股呼籲自己登基為帝的聲音又再度興起,聲勢更勝從前。
而且上一次勸說自己登基的聲音都來自各大世家大族和徐州大小官員,可這一次呼籲自己取大寧而代之的聲音卻幾乎都是來自民間,來自那些最底層的百姓。
因為他這幾日已經派錦衣衛暗中調查過了,這些百姓背後並沒有任何人指使,他們全都是自發起來擁戴自己登基為帝的。
可在他原本的計劃中,他是打算完全一統天下後,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