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神槍泣血 > 第八百七十六章 朝聞道

第八百七十六章 朝聞道

土,為一鄉主幹者,鄉之人也。故曰:『有聞道而好為鄉者,一鄉之人也。』」

    此「聞道」與「用」道相對,「用」是行,「聞」顯然就是知。

    今天的《論語》註譯本,基本上也都是這樣解釋的。

    如楊伯峻《譯註》:「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

    孫欽善《註譯》:「聞,知。孔子所說的道,或指治道,或指學說,這裡指後者。」「孔子說:『早晨悟到了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是可以的。」

    潘重規《今注》:「由早晨到晚上,時間極為短暫,早晨得知真理,當晚可以死去。人若能悟得真理,就能在生命中發出無限的光輝,這樣才不枉生,才不枉死,旦夕之暫,勝過萬年,所以說,早晨得知真理,就是當晚死去,都可以了。」

    但這種通行的解釋是值得討論的。

    首先,它與孔子的思想性格存在矛盾。如果孔子以求「知」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可以說「早晨得知真理,就是當晚死去都可以」。這樣,孔子和純粹的理論研究者就沒有區別了。

    但是,孔子的人生最高追求是「德」而非「智」,「尊德性」與「道問學」比較,「尊德性」是第一位的,「道問學」是第二位的。

    孔子雖然說:「不知禮,無以立也。」但他更明白「知禮」並不等於「得仁」、「獲仁」。因此他強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為什麼?因為「知之者,在彼,而我知之也。

    好之者,雖篤,而未能有之。至於樂之,則為己之所有。」「知之」是「在彼」,「好之」仍是「未能有之」,還是外在的。

    只有「樂之」,才是「為己之所有」。在孔子看來,修已不能只停留在「知」的階段,要想把「在彼」的客觀真理,化為「為己之所有」的主體之仁,就必須依賴於「行」。

    因此,相對於「知」,孔子更重視「行」。他人生的目標不是「知道」、「知仁」,而是修已成仁,變天下「無道」為「有道」。


    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文」屬於「知」一類,孔子將其歸之為「行有餘力」後之事,其態度非常明顯。

    基於這種重德甚於求「知」的一貫性格,孔子是不可能「朝知道」而「夕死」的。

    再者,孔子平常於「道」並非不「知」,也不認為「道」是難「知」的。古人感嘆「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孔子也是如此。

    孔子曾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道」是其所「志」,平常焉能不「知」?他又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道」是什麼?他顯然是很清楚的。

    孔子不但認為自己平常是「知道」的,而且認為其它人「知道」也不難。子游曾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論語·陽貨》)「學道」近於「知道」。

    孔子認為這並不難,不但「君子學道」,「小人」也能「學道」。他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衛靈公》)人不「知道」,又怎能「弘道」?「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志於道」是對「士」的一般要求,是基本條件。可見,就是對一般士人,「知道」也並不難,只有「行」才難。

    孔子不視「知道」為難事,不以「知道」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又怎麼能說「早晨得知真理,就是當晚死去都可以」呢?

    可見這種通行的解釋是不能成立的。

    孔子這位大儒留下的這一句話,讓不同的人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發揮想像。

    修行者何嘗不是如此,儘管他們修煉著前人留下來的心法,心法之時一個力量的源泉,一個大致的方向,能走到哪一個地步都要看修行者自己的能力,天賦,潛力,機遇。(未完待續。)



  
勻音早西推薦:  牧仙志  
隨機推薦:  重返人途  神級插班生  壞蛋之風雲再起2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神槍泣血"
360搜"神槍泣血"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