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人不具備在極北的嚴寒中生活的本性,同時也不具備在熱帶的酷熱中工作的熱情。與我前面旅行過的潘帕平原相比,新華夏島西部的氣候真是嚴酷多了。在散布著牧草、野花、牛群的潘帕平原上,天空霞光四射,田野極為肥沃,蕎麥花鋪滿大地。碧綠的草地間,成熟的麥子一片金黃,地形平穩地層層往上延伸,猶如風平浪靜時海洋的波浪。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人的心裡一開始便充滿了喜悅。但在新華夏島西部,我們看到了什麼?每天長時間的毒辣陽光照射、乾燥炎熱的空氣、奇妙的紅色的土壤!尤其在棉河縣這一片,有著大量的山峰和谷地,山峰似乎都是由大量水流構成的、陡峭的、被水沖刷的斜面和一堆堆被水沖得四散的石塊構成的,極為難看……」
坐在一顆高大筆直的猴麵包樹下的孫悟本一邊翻看著自己的採訪記錄,一邊仍在不停地擦汗。現在這個季節,據說還處在旱季(涼季)的末端呢,就已經這麼煩人了,要是再等兩三個月,進入雨季(熱季)最*那會時,又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孫悟本覺得,自己還是儘快搞定採訪吧,爭取在雨季到來之間搭乘移民船返回本土。
作為《真理報》主編、作為東岸第一大報的最高領導,孫悟本不可能一輩子都蹲在東方縣的辦公室內做新聞。事實上,為了給旗下員工們做出表率,為了激勵他們與《生意人報》進行更激烈競爭的鬥志,孫悟本決定親自搞一個大新聞,那就是「建國者登陸四十年成就展」,而他選擇的第一站就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第一大海外殖民地新華夏島。
在新華夏島,孫悟本帶著一幫屬下採訪了新華縣的木材加工及造船產業、橡膠種植基地,採訪了塔城縣的煤炭產業基地及咖啡、劍麻種植園,採訪了著名的貝島製糖廠及鄰近的甘蔗、香草種植園。到了最後,他又輾轉來到了西面的大慶盆地一帶,重點採訪這裡的棉花種植基地,即位於棉河兩岸的面積遼闊的棉花種植園其實在更北面的新萊河一帶,近幾年來也開闢出了大片新的棉花種植園,但受限於交通運輸的劣勢,規模沒有這邊大,因此孫悟本不打算去那邊看了,準備在棉河縣這邊採訪完後就直接回國。
其實,說到新萊河那邊交通條件差,但在新華夏島西海岸這片,除了西北端有一些良港(其實也就龍蝦港、寧國港兩地)之外,大部分海岸線附近要麼淤塞難行(陸地上沖刷下來大量泥土)、要麼暗礁密布,又能有幾個難得出手的良港?找來找去,也就當初荷蘭人挑中並作為商站出海口的圖萊爾港罷了,也就是東岸人手裡的棉河港。
棉河港地處棉河入海口附近,港口開闊,雖稱不上多風平浪靜,但也絕對不是什麼狂風大浪會經常光顧的地方,基本能夠算得上是一處良好的船隻錨泊地了。再加上這一片近海水下沒有其他地方常見的珊瑚礁(這在西海岸大多數地方都很常見,嚴重限制了水深),足夠吃水深度達五米左右的船隻進出(事實上東岸目前的貨船吃水深度一般也就在2.5-3.5米罷了),因此棉河港成為了西海岸棉花、皮革、農產品(多為旱作農業,出口西瓜、芝麻、花生等)、牲畜出口的主力輸出港。
這個主力輸出港的意思不光是說棉河縣一帶的物資都從這裡進出,就連北面盆地腹心地帶的新萊鄉、新登鄉、曼扎鄉(位於後世曼扎小鎮附近)、新興鄉(位於後世安卡祖阿布小城附近)、萊曲鄉(位於後世貝魯魯哈小城附近)、芝麻鄉(位於後世安塔尼米埃瓦小城附近)、駝峰鄉(位於後世安吉利盧阿卡小城附近)等定居點的貨物,也大多從這裡進出,蓋因這裡是唯一能夠通航大船的地方,優勢相當明顯。
不過,這麼多定居點、這麼多的商品,但占據絕大部分出口份額的卻仍然是棉花這樣一種被稱做「白色黃金」的東西。關於這一點,孫悟本在來之前就已經有了相當透徹的了解了,即新華夏島目前已經成了華夏東岸共和國最主要的棉花來源地了,其產量和成本近些年來優勢愈發明顯,已經使得本土一些棉花種植產區的利潤嚴重下滑,漸趨變得無利可圖,相信若不是紡織工業總局考慮到原材料來源不能過於單一的因素,提高了對本土棉農的收購價的話,新華夏棉花早就將其競爭垮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如今能和新華夏棉花稍稍比劃兩下的,無疑就是成本更低的巴西、秘魯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