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與華僑商會達成合作後,林粵生和團隊迅速轉入菜品本地化研究。雖然粵菜在東南亞有一定的認知度,但林粵生清楚,必須根據當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整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林總,根據市場調研,當地消費者喜歡 口味偏甜、偏辣的菜品,」顧清歡翻看著一份數據分析報告,「這和粵菜講究清淡鮮美有些差距。」
「偏甜、偏辣?」林粵生托著下巴沉思,「這倒是個挑戰。要讓人接受地道的粵菜,又不完全丟掉本地特色,確實不簡單。」
一旁的系統也適時跳出提示:
任務觸發:東南亞本地化試點——設計符合本地口味的菜品,吸引至少1000名顧客首單消費。任務獎勵:高級菜單設計方案模板x1,地方特產食材兌換券x10。
林粵生一看,頓時興致大增:「既然是任務,那就干吧!咱們『林記快點』的宗旨是什麼?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適合自己的粵菜。」
「林總,別光喊口號啊,具體做什麼?」顧清歡笑著問道。
「別急,今晚咱們來場頭腦風暴。」林粵生拉開了策劃板,「先擬定幾個方向,然後找試吃團驗證。」
晚上,團隊聚集在會議室,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第一個問題,」林粵生站在白板前,寫下「辣」字,「如何讓粵菜保持鮮美的同時,適應當地人對辣味的偏好?」
「可以加入東南亞的辣椒?」一名研發廚師建議。
「太簡單了吧。」林粵生搖頭,「光是辣椒不行,要辣得有層次感,還不能掩蓋食材本身的鮮美。」
「那試試泰國的青檸和香茅?酸辣結合,口感更清爽。」顧清歡提議。
系統此時給出了一條提示:推薦在經典粵菜基礎上,融入本地食材,如南姜、香茅、椰漿等,打造融合菜式。
林粵生眼睛一亮:「對!比如在白切雞的蘸料中,加入青檸和香茅,試試酸辣口味,這種融合會更貼合本地風味。」
「還有甜味的調整。」張悅翻著調研數據,「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消費者偏愛椰糖的甜味,能不能在點心中試著融入?」
「可以做椰糖版的馬蹄糕!」研發廚師興奮地接話。
「不錯,還有什麼想法?」林粵生邊記錄邊追問。
「可以做本地口味的燒臘,比如加入南洋香料,研發一個特製醃料。」另一名廚師建議。
「行!」林粵生拍板,「這些都可以嘗試,先出幾個樣品,找試吃團反饋。」
為了更高效地收集消費者反饋,林粵生決定成立一個本地化試吃團。這時,系統再次發揮作用:
任務建議:建立試吃團,邀請30名不同年齡和背景的消費者參加。提供試吃反饋可獲得額外數據優化分析。
「試吃團這事交給我來辦。」顧清歡主動攬下任務,「我們可以聯合商會,一方面吸引本地消費者,另一方面擴大品牌影響力。」
「對,越熱鬧越好。」林粵生點頭,「記得多邀請一些本地有影響力的美食博主。」
「放心吧,保證搞得風風火火。」顧清歡挑了挑眉。
試吃會當天,30名試吃團成員準時到場,其中包括幾位本地知名的美食博主和華僑商會推薦的代表。
林粵生親自上陣,為大家介紹試吃菜單:「今天,我們準備了幾道改良菜式,看看大家是否喜歡。」他故意賣了個關子,「不過,有些菜品的靈感來源可能會超出你們的想像。」
第一道菜是改良版的白切雞,蘸料加入了青檸、香茅和小米椒。一名泰國籍博主試吃後豎起大拇指:「酸辣口味很地道,但雞肉的鮮嫩感又保持得很好,真的很不錯!」
第二道菜是椰糖馬蹄糕,甜味柔和而不膩,博主們一邊拍視頻一邊感慨:「沒想到傳統粵點還能這樣創新。」
輪到改良燒臘時,一名當地試吃團成員調侃道:「這道南洋版燒臘,看起來很『南』的樣子。」林粵生哈哈一笑:「您別說,『難搞』的就是它,醃料花了三天才調出滿意的味道。」
試吃會氣氛輕鬆熱烈,林粵生時不時插科打諢:「大家放心,今天這些
第136章 :菜品本土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