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好一個神人入夢。」
即便是以姜王后的脾性,在看完蘇護的奏章之後,也是生出了一股無名之火,險些不能維持自身之端莊。
「呼——」
平復許久之後,姜王后才長舒了一口氣,她看著紂王說道:「以臣妾所見,那『神人』或許對我大商虎視眈眈,可蘇護本身...其心恐怕也並不安分。」
否則這一份奏章,怎麼會出現在大王的面前。
其心可誅。
姜王后在說出這句話之後,也隨後陷入了沉思之中,此事容不得大意,她身為王后,六宮之主,母儀天下,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當然要更加慎重。
紂王見姜王后沒有輕易表態,便也不出言打擾她思索,而是自己在心中暗暗盤算此事的因果。
蘇護是不是個安分的,紂王其實並不會太過在意,畢竟只是區區一鎮諸侯而已,即便是冀州兵強馬壯,紂王想要收拾他也是輕而易舉。
只是看過《封神演義》紂王,卻認為書中蘇護在每一次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就處處透漏著不和諧。
尤其是從「蘇護反商」開始,每一步就像是被安排好的一樣。
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紂王」從一個英明君王,逐漸淪落成為了一個無道昏君。
《封神演義》之中,「紂王」因為在女媧宮被迷惑了心智,一心想要遴選美人入宮侍奉,雖然前番被商容諫止...但在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小諸侯入京朝覲時,「紂王」還是動了「選美」的心思。
偏偏這個時候聞太師征伐北海,不在朝中...故而這大權,就落在費仲尤渾二人之手。
紂王也不知道書中的朝中重臣在這個時候都是幹什麼吃的,竟然就眼睜睜坐視費仲尤渾二人做大...正這般想著,紂王忽然就想到了文宣司與檢校司,心說此二人並非無能之輩,能力還是有的,再加上「自己」的寵信,能夠趁著聞太師不在朝堂,迅速崛起,也不是什麼難事。
就如同現在,此二人雖然沒有同書中那般把持朝政,擅權作威,但在朝中也算是一方人物了,說話多少有些分量,群臣也不敢等閒視之。
而在書中,則有「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的謁語,來映襯此二人的威勢。
那《封神演義》中言說,各諸侯都知道此二人把持朝政,故而少不得先以禮賄送,以結其心...又說蘇護生得性如烈火,剛方正直,平昔見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執法處分,故此與二人俱未曾送有禮物...最後又寫,費仲尤渾二人查天下諸侯俱送有禮物,發現只有蘇護沒有送上禮單,故而心中大怒,懷恨於心。
天下諸侯之中,性如烈火,剛方正直的,可不止是他蘇護一人...況且還有「聖賢」之名的西伯侯,當朝國丈東伯侯,紂王之心腹死忠北伯侯...可就連他們都向費仲尤渾送上了禮品,蘇護他竟然沒有送禮?
當然,對於蘇護不送禮的行為,紂王還是頗為認可的。
再之後,便是「紂王」宣了費仲、尤渾二人,他向此二人直言曰:「因為前番欲令四鎮大諸侯進美女,但是被被商容諫止...而如今四大伯侯都在,可召之入宮,當面頒行,遣四人回國,以便揀選進獻...」
按說費仲尤渾作為「紂王」的寵臣,當然是同意「紂王」的想法,然後幫助「紂王」促成此事...可他們二人為了報復甦護,竟然還出言勸諫「紂王」,言說什麼首相諫止,陛下容納,乃是美德,又因此事臣下共知,眾庶共知,故而天下景仰。
如果復行此事,壞的是陛下的威信。
且不論此二人目的如何,就說這諫言也確實沒什麼毛病。
只是隨後就露出爪牙,說他們訪得冀州侯蘇護有一女,艷色天姿,幽閒淑性...若是選她一人入宮,還是臣下之女,也不驚擾天下百姓。
「紂王」深以為然,隨即招了蘇護入宮,言說要納其女入宮,同時也表示,蘇護從此為國戚,食其天祿,受其顯位,永鎮冀州,坐享安康,名揚四海。
但蘇護不從,言語推脫,先說陛下後宮充盈,又說陛下聽了讒言,再說他女兒蒲柳陋質,素不諳禮度,德色俱無足取...還要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