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臨高啟明 > 第三百七十節 京師(一百二十七)

第三百七十節 京師(一百二十七)

    此人若是復起,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自己確切地說,周延儒要復起,東林-復社集團首先就得把自己剷除掉。

    一想到這裡,溫體仁便覺得芒刺在背。這件事得儘快解決才是!

    如何解決呢?周延儒的名聲很不好,在朝時候就劣跡斑斑。其家鄉更是有人要刨他的祖墳。但是僅憑這些,還不足以敗壞皇帝對他觀感,畢竟這些都算是「小節」。

    溫體仁為官多年,深知「聖眷」十分之易變,而內閣首輔正出於風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便會成為千夫所指。

    要把威脅儘快消滅掉。

    這一瞬間,他已經動了殺意。

    沒容他繼續思考下去,皇帝來了。

    今天皇帝的氣色較之前些日子要好了一些,不再晦暗無光。閣僚們知道,最近局勢平穩,皇帝的心情大約也好了不少。

    君臣見過禮之後,皇帝在寶座上落座。他昨晚雖做了怪夢,但是後來卻睡的很踏實。今日起來,覺得精神較之往日要好了不少。自從每日晚上田妃進奉南洋水果之後,他覺得比以前要有精神一些,不知不是不這水果的功效。

    有關這水果的功效太醫們亦要有一番爭議,因為太醫們從未見過,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到底是「上火」還是「去火」,亦是爭論不久。崇禎十分惱火,乾脆罷斥了太醫們的意見。

    溫體仁見皇帝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議題,便將近些日子各處的奏報揀選一些比較要緊的事情稟告,多數奏報皇帝讀過貼黃之後不必細讀就可以直接由內閣票擬,交司禮監批紅即可。只有少數重要的軍國大事需要徵詢內閣的建議。從形勢上來說還是「聖躬獨裁」。

    崇禎沖齡即位,並未受過完整的帝王教育和歷練,對具體的政務處置實際還是以閣臣們的建議為主。溫體仁最擅長揣摸上意,又擅實務,因而他的奏對往往能符合皇帝的心意。至於其他閣僚們,多是溫體仁一黨,很少會提出相反的意見,因而朝廷的政事多決於他一人之手。

    溫體仁一人決斷內閣事務,視同僚為木偶,把持票擬大權,皇帝不以為怪,反而覺得他「孤忠」,故而當時人都皇帝是「遭瘟」了。

    待到政務議了一個段落,皇帝緩緩開口道:「髡賊猖獗日久,已陷兩省之地,朝廷竟奈何不得。諸卿不知有何策略,可治其患?」

    自從髡賊奇襲廣州之後,「髡賊」也登上了朝廷軍國大事的議事日程,大小朝會中時常被提及。

    若說到髡賊之勢,其實比之東虜、流寇其實都要大得多。東虜迄今為止,也只是占去了遼東都司,廣寧故地。莫要說關內寸土,便是錦州等關外要隘,依舊在朝廷掌握之中;流寇迅如烈火,卻是旋起旋撲,四處流竄,雖然一度攻下過中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是從來沒能長久的占據州縣。

    唯有這髡賊不過兩年功夫,便占去了兩廣之地。大明立國以來,除了放棄安南之外,還從未有過如此「失地」之事。


    這幾年朝議對征討髡賊的事也議過不止一次,但是始終不得要領。要用兵用錢的地方太多,比之原在南陲的兩廣,距京師不過幾百里,幾次破關而入的東虜和一直在中原腹地左沖右殺的流寇,他們的威脅便顯得不太「迫在眉睫」了。

    故而上到皇帝,下到臣僚,除了部分廣東籍貫的官員之外,大多對「征髡」之事不太重視。而且髡賊身上濃厚的神秘氣質又使得官員們無從建議。當初朝廷徵詢群臣剿髡之策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奏章來了許多,其中荒謬可笑的亦不少。

    有人說髨賊火炮犀利,火炮用在攻城,倘若城門之上,掛上趙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既自命趙宋後裔,想必不會如此無君無父之輩,這髡賊斷然不敢對趙宋朝列。祖列宗的牌位開炮。亦有人提議遣人去那宋氏皇帝陵墓,破壞風水,散盡王氣。更有人說髡賊自稱大宋之後,公文告示從無大宋的印信,有消息說其是澳宋的亂臣賊子,可遣一使者尋訪澳宋所在,請澳宋皇帝派兵聯合剿滅髡賊。

    這事情在議而不決中也就拖了下來。這幾年江西、貴州、福建等地或是朝廷行文,或是督撫自辦,多少做了些「備髡」的工作,修築了營壘,新鑄了火炮,補充了兵丁員額但是比起雲集在山海關的關寧軍,這些準備不過是九牛一毛。

    如今髡賊還算「安靜」,皇帝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來了?

    群臣唯唯諾諾,在皇帝沒定基調前,不敢亂發言。

    溫體仁卻知道皇帝的心思。此前皇帝已經多次在話語中暗示要「撫」。對於是否要和髡賊議和,溫體仁是無可無不可。若是皇帝意願要和,他本人是絕不會反對的。但是他深知皇帝的脾氣。也知道朝廷的輿論風向。「議和」二字,和「賣國求榮」也差不多了。皇帝不肯背「議和」這個名聲,要閣僚們來進言。

    這點心思,其實閣僚們都知道,但是他們誰也不願吭聲。因為皇上極愛惜羽毛,萬一議和不成,消息泄露出去,皇帝是不會替自己頂缸的。

    見眾人都不言語,於是崇禎直接發問:「劉先生?」

    劉宇亮是閣僚中排在第二的人,聽到崇禎問話,當下小心的應付道:「髡賊自命趙宋後裔,海外遺忠,然髡髮短服,行的卻是以夷變夏之法,名為遺忠,實為蠻夷,這髡賊多來自南方,不習北方氣候、水土,雖是近憂,卻非大患。微臣以為當今之計,先剿流寇為重。」

    這話堪稱滴水不漏,即不談「剿」,也不說「撫」,只說「先剿流寇」,又迎合了皇帝前不久提出的「安內」之策。縱然皇上挑剔也找不出什麼毛病來。

    果然,崇禎聞聽面露不滿,但也沒多說什麼。又把目光轉向了薛國觀。

    薛國觀此人「陰鷙谿刻,不學少文」,且素來沒有立場可言。天啟時任戶科給事中,附會魏忠賢,彈劾東林官員;崇禎初,又彈劾魏忠賢遺黨,朝廷清議所非。不得不以歸養為名卸任來避風頭。崇禎三年才重新起復。他能入閣,全靠溫體仁的保薦,亦是溫的黨羽之一。

    見皇帝問到自己,他早就相好了對應之策。道:「髡賊即自稱大宋苗裔,且不論真假,思慕華夏之心可見。如今雖不服王華,然始終未聞有僭號稱制之事;對朝廷失陷官員,多禮送出境。所獲宗室亦多優待,想來並非狂悖無禮之徒」

    說到這裡,他悄悄地觀察了下皇帝臉色,看到皇帝並無不愉之色,便大著膽子繼續道:「髡賊知廉恥,想來與東虜流寇有所不同,若能曉以忠信仁義,亦非頑石。」

    這話比之薛國觀又進了一步,但是依舊沒有把窗戶紙捅開。接下來眾人說得話大同小異,繞來繞去,說得都是「招撫」的意思,卻不肯把「招撫」二字說出來。

    皇帝不覺有些急躁,又把目光轉向了溫體仁。

    溫體仁道:



第三百七十節 京師(一百二十七)  
吹牛者推薦: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隨機推薦:  戰神  雷武  大器宗  執魔  星際悠閒生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臨高啟明"
360搜"臨高啟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