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眾生:
有位婦女名叫波摩,她丈夫雖非常富有,但男耕女織,感情甚篤。
每逢丈夫在田間忙碌時,波摩忙完家務,總要到田裡去幫助他。他們還有兩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有一天,丈夫去地里後,波摩在海邊的樹下給小兒子餵乳,大兒子在海灘上嬉戲。她輕拍小兒子,幸福充滿她的心田。
但是,人世間的幸福不會是長久的,波摩哪裡知道,當她餵完幼兒,把他放在樹下的時候,災難已開始降臨到她身上了——
正在田地收割莊稼的丈夫,被竄出的一條毒蛇咬了一口,很快就毒發身亡……
一隻兇猛的兀鷲,忽然從天而降,叨起樹下的幼兒,剎時便無影無蹤……
大海掀起了洶湧的浪濤,捲起了正在海灘的大兒子……
短短的一天之內,波摩便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嬌兒。她悲痛欲絕,望著正在焚燒丈夫遺體的火焰,深感世間之苦。家破人亡的波摩皈依了佛祖,虔誠地祈求解脫。在佛祖的點化下,她潛心修行,勇猛精進,後來成為有名的佛門女弟子。
割肉餵鷹:
釋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隻飢餓的老鷹在追捕一隻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錯過我你還有下一個,可我的命只要這一條啊。」
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但我現在餓壞了。不吃你也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我也不會緊追不放的。」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到懷裡。
老鷹怒火中燒,跟釋尊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這鴿子一命,難道就忍心看我老鷹餓死嗎?」
釋尊說:「我不忍心你傷害這無辜的鴿子,又不想你白白餓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於是釋尊就取出一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這鴿子看上雖小,但無論世尊怎麼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
當世尊割下最後一片肉時,天平終於平了。
天地風云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在佛祖看來,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剋,也有著自己的命運,任何人都不得強求,可是,萬事生靈,也都不是泛泛之輩,在這個天道不仁的世界裡面爭渡,爭渡一生一世,為的是什麼?都是為了能夠活下來,能夠活得好而已,這正是他割肉餵鷹的原因,救了鴿子,死了老鷹,他又何嘗不是在殺生,何嘗能夠說是公平呢?
佛祖有一次向弟子們這樣說:
以前有一國王叫勒那跋彌,他秉性善良,體察民情,得到百戴,由於無子,他虔誠祈禱天帝,不久王后就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人稱善事太子,太子少時即十分聽慧,熟讀經書,深明其義理。
他常端坐菩提樹下靜思,或聽僧眾誦經講道,看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堂堂,酷似天帝。
一日,他途經郊外,見農夫犁田,便下車試之,隨即看見了這樣一件事——耕地之時,地中的許多蟲蟻被驅出:一隻蛤蟆趁機飽餐蟲蟻;爾後一條蛇又吞食了蛤蟆;接著一隻大雕飛來啄食了那條蛇。
太子看後,感慨不已,心尤不樂。他一面隨國師遍訪名山,求學尋道,一面勸告父母多做善事,更加體恤民間疾苦。後來,當善事太子到了紺琉璃山時,眾多天女手持珠寶,奉獻於他。佛祖最後說道:那時的善事太子,就是現在的我啊!勒那跋彌國王就是現在的淨飯王,那時的王后就是我母親摩訶波耶。
最後,佛祖,也就是釋迦牟尼給幾個弟子講道來到一條河邊,然後就到河裡洗了個澡。洗完澡後,弟子們在幾棵婆羅樹之間架起了一張繩慶,釋迦牟尼側身而臥,枕著右手,對弟子們說,我老了,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後你們不要因為失去導師而自暴自棄,而要大力弘揚佛法,拯救世人。說完,他就逝世了……
佛祖的稱呼有十個:
1.如來: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
2.應供:應該受到人和天的供養。
3.正遍知:全面的、真正的知道一切佛法。
4.悉知三明(宿命、天眼、漏盡)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