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造車 > 第一百五十章 排放爭論

第一百五十章 排放爭論

 一位環保部的官員拿出文件如此侃侃而談道。

    「從我們獲得的資料來看,首都市面上主流品牌的汽車發動機都達到或超過現有國三的排放標準,我們制定的時間策略已經充分考慮了技術進步的需求。」

    這次參加座談會,環保部的官員可是有備而來。

    「我想提問一下,你知道研發一款發動機從設計到量產到底需要多少個月時間嗎?」

    江淮汽車的老總左望安聽完後,要求舉手發言。在得到對方搖頭的回答,他繼續拿出準備好的講稿說道。

    「國際上一款發動機從設計到量產基本都要求48—60個月時間。這個過程包括立項、概念設計(9個月—1年)、詳細設計(3個月,這期間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驗證周期(持續18個月左右)、上車搭載標定量產(18個月左右)。」

    很明顯,就是從技術角度出發,汽車廠家根本無法跟上排放標準的更新速度。國二到國三1年時間,國三到國四3年時間,這違背了發動機研發的規律。

    「我們支持國家的環保事業,但在具體推進時必須考慮汽車行業的實際情況。現在確實市面上不少發動機技術達到了國三標準,但你得看看它們身上的品牌到底屬於誰?

    這樣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在市場上買不到,就算購買也是天價。就算是合資企業,外方也不會同意轉讓他們的發動機技術!在國家剛提出發展自主品牌戰略之際,這樣拔苗助長的風氣只會斷送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好不容易積累的家底!

    一旦強制實施,那麼市場上就只有國外汽車品牌在售賣,而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都要被排除在外!」

    左望安一席話,同樣用國家戰略來對抗國家戰略,得到了汽車行業人士的熱烈掌聲。

    「在這裡我要補充一點,就是據我們調研,本土自主品牌中像中華集團的產品,就完全符合國三的標準。所以,我們的政策並不會導致國外品牌一家獨大的局面。」


    背上幫忙國外品牌打壓民族企業的黑鍋可不是小事,環保部的官員可不認同這樣觀點,找出中華集團舉例證明他們的政策並非偏頗。

    韓皓參加此次會議,並不想發言或出風頭,沒想到會議一開始還是有火燒上身。

    「中華集團屬於特例,他們的研發能力太強,不能代表我們自主品牌普遍性的情況。你可以抽樣其他沒有合資的自主品牌,看看他們的實際情況如何?

    另外,中華集團的韓總也在現場,你可以聽聽他的看法。」

    左望安沒想到話中漏了中華集團這個例外,他趕緊補救道,並把話題踢給了韓皓。

    全場目光唰唰都望向了韓皓,期待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如何應對。

    作為汽車業的一員,韓皓如果發聲贊同環保部意見的話,肯定會被當成行業公敵。

    「剛才江淮左總的說法很正確,我們研發一款發動機到實用確實要4到5年時間。我們的盤古二代發動機,就是剛才所說排放達到國三標準的產品,整個研發過程接近45個月。

    這次分歧的產生,就在於我們廠家跟政府監管者在政策制定前缺乏溝通交流。今天這次座談會,就是彌補這個失誤的好方式。

    既然兩邊都是國家政策,那我們只能取中間之道。2005年國家要執行節能減排的承諾,國三排放標準實施看來是勢在必行。我建議把國三標準拆分,例如國三標準1階段,國三標準2階段……以此定下合適的不同階段排放點。

    這樣既可以實現節能減排,還可以讓汽車廠家有緩衝的時間,不能死板要求一步到位。」

    韓皓的提議在面子上給了政府監管部門實施名義,但實際上卻拉長了排放標準的實施時間。就好比2005年就實施國三排放1階段,實際上只是國二標準的升級,容易讓許多汽車廠家達到。

    「我做企業有這樣一個體會,就是萬事開頭難,一旦過了積累這個階段,今後再想學習發展速度就能更快。現在我們自主品牌正處於積累階段,學習過程有些慢,但今後發展起來後就能縮短這個進程,可以儘快跟國際水平接軌。

    就好比汽車駕駛,以10公里時速走10公里路可能要1個小時,但速度上來後達到100公里時速,走下一個10公里的路



第一百五十章 排放爭論  
榕之子推薦:  原來我就是頂流  超級地產大亨  
隨機推薦:  死亡作業  扶明錄  詭三國  網遊之九轉輪迴  玄塵道途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造車"
360搜"造車"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