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晚上,程飛揚在家裡接到了謝侯明的電話。
沒過多久,謝侯明的車就進了大院,徑直來到單元樓下面停下,謝侯明闖門而入,「老程!陳文義那邊已經給我回復了,國防總批准採購了你們的災害預警反撥系統,將在明天正式給你們通知,他讓我提前跟你打個招呼,讓你有所準備!還愣著幹嘛啊,去把酒給我開了,這消息值得你幾瓶茅台吧?」
程飛揚趕緊把謝侯明給讓進來,徐蘭趕緊去廚房炒菜加餐,程飛揚又挨著撥打電話,最終還是沒給陳文義打過去,陳文義在這個當口通知謝侯明,本身就是跟他通氣,另一方面,也避嫌了他那個位置的某些禁忌,畢竟這事還是有商業往來的。
沒過多久,李明石來了,謝侯明是要親眼看看打造這個系統的功臣。鄭劍鋒也來了,田豐來了,孫廣振,包一農也陸陸續續來了。
伏龍「八大金剛」裡面,除了在外地的羅永春,劉波,楊杜,其他高層在今天齊聚一堂,擠在程燃家七平方米的餐廳裡面。
燈火通明,徐蘭炒了幾個菜,又炸了一盤油酥花生米,田豐還喚著,「嫂子,別做了,別做了,就整點花生米我們下酒就夠了!我們就跟謝總、老程喝幾杯!今天高興啊!」
伏龍高層圍著圓桌坐著,每個人面前一個二兩酒杯,程飛揚把幾瓶茅台五糧液貢獻出來,餐廳角落還長年放著兩件雪花啤酒。
暖色燈光的映照下,空氣中金黃的輕絮微漾。
這種局面,在餐廳旁邊自己臥室里的程燃當然也就沒辦法安靜,搬了根板凳坐在了餐廳角落。看著眼前這群伏龍群雄,總有一種身處歷史中的感覺。
謝侯明直接點名讓李明石這個功臣講講整個系統研發的初心。
李明石也大大方方道,「當時也就在師父家裡面,師父讓我們每個人寫新一年的項目規劃,我還苦於沒有著落,找他商量來著,程燃就跟我說了,一直在說撤銷郵電部,明年人代會上肯定有大動作,明年是伏龍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現在要爭取的是聲譽,說白了就是名氣。有名氣,品牌才立得起來,怎樣立品牌?一個是從市場上面爭取,這方面,巨頭太多,不說跨國巨頭,「大、興、南、北」,哪一家是吃素的?想要通過爭市場立品牌,時不我待。那就只能走另一條路了,劍走偏鋒,曲線立口碑!」
大家都聽著,包一農,鄭劍鋒盯著李明石,得到消息後,他們第一時間是感嘆這小子運氣太他嗎好了,但沒辦法,該人家的,現在自然也想知道他這念頭怎麼生出來的。
「程燃讓我研究了一下,97年出現了世紀最大的厄爾尼諾事件,每次厄爾尼諾事件之後第二年,我國明顯夏季降雨都會升高,我後面查了相關資料,做了一個圖表,還真是這樣……每次這種時候,就是國內對於地質災害防範最嚴密的時候,但千防萬防,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卻沒有人想過利用計算機和我們信息通訊的便捷技術,來減輕這種災禍的危害。」
一大群人,那些無論是法令紋深的,滄桑的,睿智的,矍鑠的一張張面容,同時撇轉過頭,目光齊刷刷的朝向了角落裡的程燃。
程燃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原本認為李明石多數也是放在誇耀他的功績上面,沒想到這傢伙這麼實誠,把自己當時忽悠他的一個字不漏的複述了出來。
其實這也是程燃帶著重生者的優勢,縱觀二十世紀初以前的地質災害,國內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當然是一個主因,但另一個側面是,沒有建立起真正對災害預防減損的信息系統。
這方面的嘗試者固然有之,卻受限於時代,幾乎沒有太大的進展。
這種情況還要等到五、六年以後,才會有一些所謂的災害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研討會陸續召開,一直磕磕絆絆,進程極其緩慢。
直至後世十幾年後,經過大大小小眾多災難的洗禮,這種防災信息體系才逐漸蹣跚積累起經驗和教訓。
因為他軌跡的改變,程飛揚創立了伏龍,而伏龍正好有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資源。於是在程燃看來,這就是他做些什麼的時候。
酒桌這邊,李明石已經喝了一杯,聲音越發洪亮,「可我表示疑惑,我們搞通信的,誰不知道信息在災害面前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