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將獻俘的請說簡單重複了一遍,又將自己反對的原因告知崇禎,然後就靜靜望著父皇,等待聖裁。
崇禎沒有想到獻俘竟然跟吏治、民心都有關係,但仍舊不捨得就此偃旗息鼓。他道:「都有些道理,但朕看啊,你這道理還不充足。」
「請父皇賜教。」
「你只看到泄了士氣,卻沒想過要安民心麼?」崇禎道:「大亂之後,獻俘定論,民心才能安定下來,自然百工樂業。是否是這個道理?」
「吏治敗壞了,民心哪裡能安?兒臣以為這是本末倒置。」朱慈烺道。
崇禎虎著臉不說話了。
「不過若行獻俘禮,倒是能全聖天子的顏面。」朱慈烺突然低聲道。
崇禎手上一慌,臉上發紅,道:「朕倒是不介意這個。」
周后像是被嗆到了,輕輕咳嗽一聲。
「父皇不在意,兒臣卻是要在意的。」朱慈烺道。
崇禎心中一喜,嘴裡卻道:「倒是真的無妨。」
「唔,既然父皇如此堅持,那便罷了。」朱慈烺道。
崇禎一噎。
「也實在有些麻煩。中央六部改制尚未定論,錢糧往來、承辦官衙都攪合在一起,想想就頭痛。」朱慈烺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疲憊神色。
「怎麼還沒改?」崇禎正色道:「雖說治大國若烹小鮮,要謹慎持重。可是做事也要雷厲風行!像這等部寺增添,大不了就是個冗衙,實在沒用再裁撤就是了,當得什麼?春哥兒沒有少年人的輕浮是對的,但也不能老成得近乎暮氣。」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朱慈烺拿到了部寺改革的通行證,而非上回的「再議」、「且看」。也算了了一樁心事。
政壇和賭桌一樣,都是無父無子的,現在可以開條件了。
「父皇,兒臣還想討要一樁差事。」朱慈烺道。
「你是國家儲貳,如今朝政多報與你裁斷,還要什麼差事?」崇禎一愣。
「家事。」朱慈烺一笑:「此番國難。倒是讓兒臣看穿了些親戚的面目,就算祖宗有親親之義,兒臣也顧不得了。」
周后手中一停,不知道朱慈烺指的是誰。
這次國難,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藩王郡王,多有丟人現眼的……秦王甚至委身闖賊,至今下落不明,這些事終究都要有個了斷。
「你可有人選?」崇禎當了十七年皇帝。哪裡有不明白的?金牙一咬,決定做這筆買賣。
「唐庶人聿鍵雖然有罪,然國變之時藩王之中唯有他敢親領護衛,勤王驅馳,這份忠心實屬難得。兒臣想復其封爵,以為宗人令。」朱慈烺見崇禎沒有太過激動的反應,繼續道:「其他在藩諸王也可命其入京擔任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之職。」
崇禎望向朱慈烺,很想知道兒子又有什麼打算。
「宗藩雖然是我朱氏家事。卻也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正是土地多為宗藩所併購,以至於百姓無立錐之地。如今國家新定。還是需要將這些『親戚』請來北京,好生商議,看怎生平衡。」
崇禎道:「祖宗設宗藩侍衛京師,非但是親親之義,也是因為自家人更為可靠的緣故。別的不說,你那兩個兄弟未來也是要幫你安定地方的。知子莫若父。朕知你不信這些親戚,但終究不能過分。」
「父皇放心,兒臣對於親戚也是多有維護的,否則也不會讓晉、德、衡三藩入股金礦了。」朱慈烺道。
崇禎想想也是,但他又懷疑入股金礦其實也是個坑。只是沒有依據不能無端質疑兒子的人品。
「唐庶人在鳳陽也吃了這麼多年的囚禁之苦,還曾被個宦官凌辱,如今既然國家平定了,放他出來也未嘗不可。」崇禎緩緩道:「但是宗人令還是太高了些,可以給個左宗正。」
洪武三年太祖高皇帝設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宗人府,以秦晉燕周楚五王擔任宗人令和左右宗正、左右宗人。雖然都是正一品的官職,但這個排序卻是按照年齒拍的,也算是確定了宗人府職官順位。
後來宗人府職官多由王公勛戚擔任,再後來實務歸於禮部,宗人府只是掛著個牌子而已。這回禮部改制,宗人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