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在給予眾人反應的時間後,繼續淡淡說道:「既然我們在冶鐵的事上達成了共識,認為這並非與民爭利,那麼讓我們再探討一下食鹽的問題。顧大人曾言,鐵器乃國之重器,非百姓日常所需,故不屬於與民爭利。然而,食鹽又當如何呢?食鹽自古即為朝廷控制,顧大人敢否言,這並非百姓所需之物?自古以來,食鹽掌握在朝廷之手,難道歷代聖賢皆錯,朝廷皆誤?」
此言一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原本已經平靜下來的水面再次泛起波瀾。
當李安的話音落下,底下眾人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不禁紛紛倒抽冷氣。
李安的反問如同冬日裡的寒風,刺骨而痛快,直指問題的核心。
確如他所言,冶鐵或許非百姓所急需,但食鹽乃是生活之必需,關乎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計。
顧學武先前滿懷信心地宣稱朝廷自古以來不與民爭利,未曾想到這一轉身便被李安的銳利邏輯所擊敗,令他啞口無言。
此刻的顧學武,如同被嚴寒之風刺中要害,良久未能言語。
李安的話未盡,他繼而提及食糖等生活必需品,這些皆為朝廷所控,再度質問顧學武,這是否同樣構成與民爭利?
每一個問題,都如同重錘擊打顧學武的心防,使其面色交替呈現青白,無法給出任何反駁。
李安的這番質問,無疑是極為鋒利的。
顧學武如何敢輕易地質疑歷代朝堂的決策?他又怎敢輕言歷代君王的選擇皆為錯誤?
若真如此,不但梁青雲將難以容忍,更不用說其他官員和天下百姓。
一旦他真的這麼說,那麼他顧學武的官途可謂是走到了盡頭。否定朝堂,等同否定自己的一切立場和存在的價值。顧學武的心頭,瞬間布滿了冷汗。
顧學武內心的波動,未能逃過李安的眼睛。
李安深知,若對方如此輕易被自己擊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這也正說明了,自己並非如顧學武所想那般簡單,梁青雲之所以信賴自己,正是因為自己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見解和策略。
這番對決,不僅是對顧學武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在場所有官員的一種震懾。
那些一直以來言之鑿鑿的御史言官們,面對李安的連珠炮似的提問,也只得沉默以對。任何一個試圖反駁李安的舉動,都將被視為對歷代朝堂決策的否定,這是他們所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場較量中,梁青雲原本準備出手,以示對李安的支持和保護。
然而,李安那個微妙的搖頭,讓梁青雲明白了李安還有後續的計劃。
梁青雲遂收回了即將發出的命令,眼神中透露出期待與信任,決定繼續觀望李安接下來的表現,靜待李安這場精彩的獨角戲如何繼續上演。
在那場充滿緊張氛圍的辯論後,李安的深沉與城府,讓梁青雲也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她深知,李安絕非簡單之輩,其手中定然還握有更深一層的策略。
因此,在顧學武沉默的剎那,梁青雲選擇了靜觀其變,沉默寡言。
李安之前的表現,無疑是超乎了她的預期,她未曾想到,李安竟能以一己之力,讓顧學武陷入如此窘境。
然而,李安的本事遠不止於此,梁青雲對此心知肚明。
在她眼中,李安的各方面能力都是直線上升,尤其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技巧,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這一切,雖是另一番話題,卻也足以說明李安在朝堂之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顧學武此刻的心情如同過山車般起伏不定,他深知自己一旦敗下陣來,所面臨的將不僅僅是簡單的責罰。
在他看來,今日之辱,是他一生中最為痛苦的記憶。顧學武甚至已經預見到了自己被杖責的場景,因為得罪了李安,更是觸怒了梁青雲,這樣的雙重打擊,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
文武百官以及趙丞相和六王爺等人,也都以為梁青雲會在此時發作,對顧學武進行嚴厲的懲罰。
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梁青雲並未發出任何責怪之語,這反常的平靜,讓顧學武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抬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