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俘虜烙餅的火軍叫劉志,保定人,北洋一期旗軍,在東洋學了好幾門外語,被指派看管俘虜。
西敏寺的俘虜不少,作戰時投降的守軍有二十來個,投降的倆修士和四十多個修女,還有跟著百麗兒一塊夜裡東躲西藏的貴族商賈家眷二十多,湊一塊將近百人了。
應明心大,就留了十二個火軍和倆軍醫,看管這所有人。
好在俘虜大多是婦人與女孩,大部分都有做俘虜的覺悟,相對來說易於管理,才沒在西敏寺防禦最脆弱的時候發生混亂。
劉志其實有在俘虜里給袍澤弟兄尋老婆的想法。
北洋旗軍一期二期不像天下風氣轉變,上至朝官下到庶民都對大海產生渴望的五期六期,他們那兩期基本沒有官宦子弟,全是生活所迫為軍餉從軍的破落戶。
小門小戶的,討老婆不是容易的事,軍法嚴苛之下又讓他們不像亂軍土匪一樣能隨手去搶,何況就算真有人搶來,也過不了將軍那關。
興許婚姻這事在南洋西洋情況好些,但在東洋,旗軍成婚最早是要在常勝把報告打到趙士楨那,經過同意才能舉行婚禮。
因為軍府為了朝廷在亞州的正統,不允許他們像西班牙入侵者一樣對待亞州百姓。
出海後由於軍府疏忽,這一命令並無特意更改,想要成婚就要找最高軍事長官,過去在艾蘭是復國軍統帥韓金環,如今是普州參將應明。
旗軍想跟人睡覺沒關係,但要是打算成婚,便都要得到軍府下達的批文准許。
問題就在此時的普州參將應明在離開東洋軍府駐地是還是總旗,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這事在普州一直是擱置的,直至最近應明才開始著手,比方說默許家丁魏進忠當個皮條客。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威風八面的東洋旗軍,也有不為旁人所知的苦楚。
事實上這些樸實的旗軍並未改變參軍前的擇偶觀,對小門小戶的普通人而言,討老婆一直是件艱難的事,比起外貌,更重視婚後妻子能否與他們相互扶持。
但按照實際環境來說,絕大多數東洋旗軍在婚姻上其實並不困難,那些選擇打完這場仗退役回家的人無需擔憂,從軍五年,他們普遍都攢夠了能夠置田地、起宅院的本錢,財力上早已成為普通人中的佼佼者。
而不打算退役但準備回亞州繼續服役的旗軍,同樣在亞州有極強的競爭力,他們有遠超常人的社會地位。
哪怕這個人在長達三年的海外服役期間無絲毫斬獲、寸功未立、無其他收入,僅憑其長時間訓練,都吃喝不愁且每月有超過四千通寶的軍餉。
事實上整個東洋軍府很難找到寸功未立的一期旗軍。
一期旗軍如今在東洋軍府下轄一州兩洋三港中僅有不足一千,大部分人在歷次擴編、轉地方衛戍部隊的過程中成為小旗、總旗乃至百戶,也有人因傷殘提前退役,在應明麾下的更是少之又少。
艾蘭與英格蘭兩島活動的一期旗軍只有七十多人,劉志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身份還是個旗軍,不過這是因為他是火軍,普州明軍並沒有火軍的升遷路線,因此他只是從作戰序列中摘出來,安置於應明的參將中軍。
實際上應明參將部這十二名火軍、兩名軍醫各個在軍籍簿上都至少有六個功字。
一個功字是五個首級或同等的功勞。
比如劉志,他的軍籍簿上有十二個功字,其中四個是因此在艾蘭北方的一次戰役中憑藉懂當地言語,發動百姓為被追擊的復國軍兩個百戶部趕製、運送三日乾糧,使部隊不歇腳完成三百四十里行軍,引誘叛亂貴族三千主力軍進入伏擊地帶。
他們有功勳在身,等戰事結束想留下的必然會得到升遷,不想留下的也能依照賞格領了銀子坐船回家當個富翁。
單獨有些人標新立異,既不打算回大明本土,也不打算回東洋亞州,想留在普州繼續服役,那麼在當地娶妻就成了問題。
所以劉志才試著了解一下俘虜的情況,畢竟這些女子在英格蘭的大環境下,相對來說看起來更乾淨,看著順眼,屬於能接受的那種。
至於許多鄉下的農婦,真的是屬於不能接受的那種。
正常的明朝農婦會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