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這並不是突厥頭一回提出要與中原聯姻了。先帝還曾動念將嘉祐帝僅有的女兒嫁過去但後來突厥依舊三不五時擾邊犯境,此事也就暫時擱置,無人再提起。

    甘州大捷之後,中原士氣大漲朝中不乏有人提出趁機收復涼州的但嘉祐帝與眾臣深知國庫空虛,朝廷打不起一場仗,之後這種聲音便不了了之,如石子沉潭掀不起半點漣漪。

    等到西突厥被滅突厥統一中原北方的敵人空前強大時,輿論人心又悄然發生改變,原先主戰的那些聲音悄然湮滅直至伏念可汗遣人來朝提出聯姻一事,朝野震動人心浮蕩戰與和的爭議有一度浮上水面,像按不下去的葫蘆瓢。

    實際上突厥提出的條件里,最緊要的,還不僅僅是聯姻,而是歲賜。

    所謂歲賜明面上是指突厥與朝廷友好往來,向朝廷稱臣,朝廷則每年賜予突厥一定的財物,但實際誰都知道,這只不過是突厥向朝廷勒索錢財,加以美化的說法罷了。

    嘉祐帝赫然意識到,這個強大兇悍的北方鄰居,已經到了明目張胆威脅中原的地步了。

    還沒有抵達靈州,賀融在半路上就得到消息,當即上疏一封派人飛馳京城,堅決反對一切和議,聯姻自然不行,歲賜就更不行。他在奏疏上說,突厥人貪得無厭,得隴而望蜀,只要朝廷讓步一點,他們立馬就會窺見朝廷氣弱的軟肋,進而步步緊逼,等到朝廷反應過來,恐怕早已失去腳下立足之地,悔之莫及了。

    話是這個道理,能硬氣起來,誰也不想當縮頭烏龜,很多人覺得安王站著說話不腰疼,嘉祐帝更是將他的奏疏留中不發,群臣商議數次,說戰的說和的兼而有之。

    左相張嵩、兵部尚書范懿等老臣,認為目前暫時不能打,朝廷可以跟突厥討價還價,讓突厥做出適當讓步,談判不妨慢慢來,簡而言之,拖久一些,此乃緩兵之計。

    右相李寬、英國公、紀王賀秀等人,則認為突厥人此為投石問路,所以朝廷不能表現出半點虛弱,以免被對方看出端倪,所以堅決不能讓步,建交可以,但聯姻與歲賜則一概免談。


    太子本不想發表意見,但他身為儲君,被嘉祐帝一問,不可能不開口,便道突厥人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懷德,非得打一頓才知道疼,否則只當中原是軟柿子,根本不會將朝廷放在眼裡。

    言下之意,竟是主戰。

    一向好戰的紀王這回多了幾分委婉,而平日喜愛走中庸路線的太子,反倒硬氣起來。

    奇也怪哉。

    這一回,突厥人似乎是來真的,還未等朝廷這邊商量出個什麼結果,豐州、雲州兩處邊城,就遭遇突厥鐵騎的侵擾,十萬火急。

    中原有數座邊城重鎮,其中靈州與甘州是要塞,這兩座城池,也是最經常與突厥人交戰之處,所以甘州有名將陳巍,靈州則有賀融。

    但這次突厥人卻不按常理出牌,放棄了最好走的路,轉而繞過陰山山脈,分兩路直奔雲州和豐州。

    雲州倒也罷了,畢竟有長城為界,還能勉力抵擋,豐州卻完全是猝不及防,兵力不足,又面對兇悍的敵人,加上豐州刺史指揮不力,被突厥人破城而入,大肆劫掠,其中成年男子十有被殺,婦孺直接被抓走,府庫財物,百姓家中,被掃蕩一空,據說手無寸鐵的百姓被捆住手腳,一串連著一串系在馬後,突厥人在馬上飛奔,他們就在後面跟著跑,其中不乏被活活拖死的,饒是早知突厥人殘忍的,在收到這封加急奏報之後,仍禁不住心驚膽戰。

    突厥人風一般將雲州治所大利席捲而過,留下滿地狼藉,雲州刺史沒有殉城的勇氣,又怕打了敗仗被治罪,竟在突厥人破城之前就棄城而逃,不知去向,消息傳至長安,舉朝震撼。

    這僅僅只是開始。

    突厥人的習性註定他們不會像中原人那樣追求統一天下,長治久安,他們更喜歡去劫掠富裕之地,把牛羊財物帶走,等到將這些財物都消耗殆盡,再進行下一輪的劫掠。但伏念可汗似乎有點不同,他並沒有將擄掠過去的百姓充作奴隸,反是再次遣使前往長安,言道他願以這些百姓作為人質,交換先前的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朝廷答應與突厥聯姻、歲賜,那麼這些百姓就會被得以放還,如果朝廷不答應,那突厥就會把這些人殺光,然後拉著屍首去豐州靈州等地,丟在城門



  
夢溪石推薦:  萬星  顧念的奇緣  穿越之後來居上  鳳歸朝  天下  陰陽渡  千秋  
隨機推薦:  網遊之九轉輪迴  獨步成仙  妖龍古帝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麟趾"
360搜"麟趾"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