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他身在朝廷體制之內,心中時不時會湧起的這些想法,只是和去當賊寇。既在朝中,也只能盡力把這種想法壓制住。
巴達維亞,或者南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他心裡也沒譜。
但劉鈺既說了,將來不免要秋後算賬,南洋的模樣不說煥然一新,至少不會像之前那麼滯悶了吧。
如是想著,王五覺得還是看看再說吧。
…………
巴達維亞總督府中。
甲必丹連富光、一眾雷珍蘭,都被留守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參贊召集起來。
這些人大多都懷著和連富光差不多的想法,覺得可能是出什麼大事了。總督大人親自帶人去井裡汶,難不成竟被山裡的賊寇擊敗了?
若是這樣,只怕還真要自帶乾糧,來守衛他們的巴達維亞了,萬萬不可讓巴達維亞落入到那些奴工手中。
真要是落入那些奴工手裡,可是沒好日子過的。
然而東印度公司參贊開場的一番話,就讓這些人原本都堅定好了保衛自己的巴達維亞的心思,迅速動搖起來。
「你們中國人是個崇神、貪財、背信棄義的民族。就在幾天前,中國的大皇帝,無恥地對公司不宣而戰……基督……」
後面的話,這些人根本就沒聽進去。
除了連富光之外,剩餘的人都被這個大消息驚住了。
至於什麼中國人是不是崇神、貪財、背信棄義什麼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出兵了!
朝廷這幾年可是在南洋露了好幾次面了,上次鯨海侯來的時候,還在巴達維亞逗留幾日,還批判了一番武直迷濟貧制度。
關鍵是,他們這些人都見過朝廷的軍艦、禁軍,而且也知道朝廷這幾年腳踢羅剎、拳打日本。
即便很多人出生在巴達維亞、即便一輩子都沒回過福建廣東,可是往來巴達維亞的華人那麼多,他們對朝廷的龐大還是有所知曉的。
朝廷出兵了?
這和山里那些奴工來攻巴達維亞可不一樣。
若是山裡的奴工來攻,只要堅守,荷蘭國總會派兵來的。到時候,既可以和城外那些華人劃清界限、洗滌去因著當年奴工起義而加在身上的牽連和不信任;又可以保住自己的家產。
然而,若是朝廷出兵,那可就不一樣了。
朝廷多半是打得過荷蘭的,那自己幫著荷蘭人守巴達維亞,還有什麼意義?
若說前朝末年,不少人為天下盡忠,孤身守城,還能落個好名聲;自己幫著荷蘭人守巴達維亞,那和張睢陽堅守商丘能是一樣的評價嗎?
可是,考慮到朝廷對待商人的政策、考慮到自己這些人的身份……這些不知情的雷珍蘭們,內心湧起的更多是絕望和恐慌。
和這些並不知情的雷珍蘭們比起來,連富光的心態就豐富的多。
王五說朝廷下南洋,連富光將信將疑,還懷疑王五在詐他。
但這話從荷蘭人嘴裡說出來,那可就是做實了。
雖然這荷蘭人嘴裡還在那說什麼諸如「總督大人正在帶兵返回」、「公司將從印度和歐洲調兵」之類來安定人心的話,可連富光內心根本就不相信。
荷蘭人評價他們,是「認得清局勢」。
這話在荷蘭人強大的時候,是一個態度;在荷蘭人的神話被打破之後,便又是另一個態度了。
連富光心想,便是你們說得再多,也改變不了一件事。你們連朝廷支持的那些奴工都打不過,怎麼能對抗朝廷的大軍?
上一次劉鈺去歐洲之前,特意帶著艦隊來南洋耀武揚威地轉了幾圈。一則是為了掩護給山裡的歸義軍送軍火,二來也是為了將來朝廷下南洋的時候,這些人能夠站在朝廷一邊。
不求他們簞食壺漿,但求做一個合格的牆頭草。
東風都壓倒西風了,頭卻還順著西風歪,這樣的,連當牆頭草都沒資格,完全可以清理掉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參贊今日把連富光等人召集起來,確定是朝廷出兵後,連富光便也知道荷蘭人召集他們幹什麼了。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讓甲必丹、雷
第四二二章 昨日投名狀、今日罪名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