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軒轅成聖以後,五帝繼位之前,天道五聖紛紛聚於崑崙山玉虛宮之內,商議帝師之事。
對於此前的人族三皇,由於分別為三位道祖收錄,是以即便聖人之尊,也幾乎無有涉足的餘地,然而此後的五帝則不同,在道祖並不插手的情況下,只能以聖人之命是從。
老子作為天道六聖之首,因此理應由其定下基調:「人族三皇以後,又有五帝出世,然其不能生而知之,是以尚須他人教導,吾等大教,理應負起此責。」
聞及老子之言,其餘四聖紛紛應曰:「大善!」
老子此前的一番話,卻是將五帝之師,定於東方三教與西方教之內,如此他人莫能插手其中,至於女媧聖人,雖貴為人族聖母,然其部眾全為妖族,因之上一量劫妖族滅人一事,卻是不好理會五帝之事。
此後元始稍一沉思,便言道:「帝皇之數有五,大教僅得四個,是以必然多出一位,計將安出?」
東方道、闡、截三教,再加上西方一教,相當於四人分五帝,總會有人多分一些,幾位天道聖人,均欲作那最為受益者,因此元始方有此議。
&方一教擁有兩聖,理應占有兩位帝師之名。」元始話音剛落,准提便迫不及待提議道,其話中之意,乍一聽聞,也未嘗沒有道理。
然而不待老子與元始多言,通天便反駁道:「帝師之位。理應由大教定下,與聖人之數何干?如若以准提道友之言,女媧與后土兩位道友,是否也應參與其中?」
女媧倒還罷了,已然成聖的后土,卻是完全有資格瓜分五帝之師,須知儘管有著之前人族統一之戰,人巫兩族之間的關係,仍舊十分密切,並不曾太過疏遠。因此一旦后土有意。其餘聖人根本無有反駁的理由。
准提聞言,方才意識到自身失策,原本巫族就與人族親善,如若后土再收一位帝君。恐怕他聖再也難以阻止人巫之事。為了去除眼前的大敵巫族。准提自須與他聖同心,是以不再以聖人之數言之。
當此之時,老子再次言曰:「吾道教僅有玄都一徒。只得一位帝君便可,至於其餘四帝,貧道與道教不會過問,任由各位道友定奪。」
這卻是令其餘四聖一時間大喜,原本老子擁有大師兄之名,或可多占一帝,卻不料其竟首先退出,端是令人有些意外。
然而略一細想,也能明白老子的心思,五帝之師,聖人勢不能屈身為之,只得將之傳予徒弟,然而道教僅有玄都一人,怎可為兩位帝君之師?
即便人族五帝再怎麼不如三皇,也不可同拜一師,否則便將徒失麵皮,反倒得不償失。
對於老子之議,通天等人或將以為其心中無為,深知其性的元始,卻不會如此輕易言判,要知老子看似無為,其實無所不為,其算計之深,多數都不為他人察覺。
待元始仔細思量方才發現,老子首先退出,有著挑起他人相爭之嫌,至於爭鬥的雙方,或許是闡、截兩教,或許是闡教與西方教,亦或是截教與西方教。
不過無論如何,只須它教相爭,老子便可坐收漁利,身為鴻鈞首徒,又為眾聖的大師兄,老子心中最為懼怕者,莫過於其餘三教,亦或是兩教聯合,一旦如此,人數最少的道教,便很可能失去權柄。
此前老子所有的算計,便由此而來,只須其餘大教有了矛盾與積怨,老子與道教方才可以安坐高台,坐看亦或是調節他人之爭,以此謀利。
這一點與華夏古代的皇帝行事類似,聰明的上位者,總是不令手下抱團,為此即便重用貪官也在所不惜,唯有臣下們有了爭議,人皇方顯其重要性。
意識到老子的算計後,元始略一狠心,便附和道:「貧道所創闡教,雖有大教之名,其門人卻尤為稀少,是以獨居一位帝君便可,至於剩餘三帝,師弟可與西方二位道友商議行事。」
闡教人數雖比道教為多,卻也多不出許多,弟子與童子加在一起,尚不足二十之數,遠甚於截教與西方教。
莫看西牛賀洲之地無有太多生靈,其實此時的西方教,已有教徒數百,雖多只是聽道之人,卻也是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即便遠不足以與截教相爭,卻也不是道、闡兩教,所能媲美的。
是以最佳之策,便是先一步挑起截教與西方教對立,唯有如此,道、闡
第15章 瓜分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