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明:本文依然是《漸行漸遠的中國摩托車品牌》,這位大大寫的。桐桐轉發,這個依然還是原稿
2007年中國摩托車全行業的產量達到創記錄的2550萬台,這說明了摩托車行業所賴以生存的根基——巨大的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本土消費群體的支持之下,大量的摩托車企業包括一線的企業卻陷入了經營的困境。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步開始,中國摩托車行業的發展大趨勢是符合製造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市場產生→滿足市場→行業產生→產量擴大→規模成本下降→價格降低→競爭加劇→優勝劣汰→行業整合→產業升級→寡頭形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摩托車工業正處於優勝劣汰到行業整合的中間階段,在動盪的格局中,一些具備某種競爭優勢的企業將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巨頭,而其他的大多數企業將在激烈的市場交鋒中慢慢失去競爭力而消亡,為巨頭的誕生騰出市場空間。擁有被市場認可和信任的優勢企業坐擁可持續發展壯大的上升動力和市場的支持,每一次產銷量的擴大和上升,就意味著行業排名靠後企業的出局,如同宇宙間的每一個星系的形成,就伴隨著無數星辰的隕落一般。嘉陵、金城、輕騎等都曾經是中國摩托車企業界燦爛的明星,回顧這些企業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它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源於改革開放後的市場對耐用消費品的旺盛渴求,結合當時軍工企業轉民用的大趨勢,以老牌的國營企業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資源,發展起了中國現代摩托車工業的基礎平台。被先行者的飛速發展吸納進入摩托車製造行業的民營企業才能在上世紀90年代,藉助開放的行業基礎平台快速集體崛起。在這個過程中,摩托車行業先天的草根特徵成為了日後衰落的主要原因。筆者總結的中國摩托車行業的內在機制缺陷有以下四點;
沒有明確的企業發展戰略意圖。企業發展戰略是關於企業發展的謀略。企業發展是企業成長、壯大的過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質的變化。對企業發展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的謀略就是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有四個特徵:一是整體性,二是長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謀略性。企業發展戰略不是企業發展中長期計劃,而是企業發展中長期計劃的靈魂與綱領。在中國現代摩托車企業發展歷史上,能夠明確提出並實施自我企業發展戰略意圖的企業少之又少,成功者自然也是廖若晨星。
沒有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在製造行業中,由於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條件,企業在成立之初一般會具備獨特的、建設性的競爭特性,在經過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後,便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摩托車工業在早期的發展中,藉助當時廉價的勞動力人口紅利,生產出價格相對低價的產品,快速占領了國內市場。但是開放的上游配套資源無法為企業提供獨特的、不易複製、難以替代的實質性發展環境,中國摩托車企業的面目模糊也是再所難免。
企業用人機制不健全。中國摩托車行業用人機制在草創期間就帶用致命的缺陷,作為整個行業發展源頭的嘉陵、輕騎等企業由於國營軍工企業的歷史原因,在管理和內系統的構築上,無一例外的呈現出一種較為排外的群體保守意識,在行業大發展時期,這些企業的管理人才構成了行業內大多數企業的核心基礎,並將排外的群體保守意識進一步發展為封閉的行業壁壘,和而民營企業的家族化管理成為摩托車行業鮮見其他行業人才流動的兩大主要原因。企業的發展和未來,歸根到底是人的因素。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缺乏創新和活力,今日行業的困境無一不和當時的企業用人機制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外環境的勵劣機制。中國摩托車行業誕生起就是一個很草根的行業,從市場到政策都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來加快摩托車企業的良性發展。
勵劣機制1、市場自由化和行業機制嚴重不相配。日本摩托車企業從手工作坊開始發展時一共有400餘家,10年時間就完成市場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是剩下4家有活力的企業。中國摩托車行業蹣跚發展30年,依然處於行業整合階段,原因就是市場和行業機制嚴重不對稱,企業沒有正常的競爭退出體系,有優勢的企業長不大,該淘汰的企業因為和地方的種種糾葛而被一再的輸血存在。
勵劣機制2、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日本摩托